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家庭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 >> 文章详情
这件事所有家长都应该下气力去做 激发孩子的内生学习动力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7-19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贪玩不爱学,总是要家长推着往前走怎么办?我认为,家庭类型多种多样,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以是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这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下气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

给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13岁前紧抓语言最合适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例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会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

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曾经在班上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着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了一颗糖还要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他就喜欢上了数学,这就是鼓励和成就感的魔力。因此家长需要放大孩子的成就感,对孩子多用鼓励的话语,远比不停地训斥来得有效。

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家长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道题,记下时间后进行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把学习变成兴趣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那就像变魔术一样,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很容易操作,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

鼓励自学+讨论

  我主张学生有问题就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这也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本文作者谢应平系复旦附中老校长)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