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 >> 文章详情
山西电影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探究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3-2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文化广义上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文化概念,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统一于中华文化下的各种地域文化,其中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区,倚靠太行山,脚踏黄河水,自然环境优越,洪洞树下寻根问祖,五千年历史需遥望山西,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也孕育了极具山西风味的山西文化。电影于1919年正式传入山西省,从此山西电影史开始书写延续,也将深沉浑厚的山西文化浸透到了电影之中。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几种具有典型性的大类型山西电影,通过电影主题可以区分为乡村题材,红色题材和晋商题材。

  时代变迁中的乡村图景。从2012电影《地气》的上映到2020年贾樟柯导演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出现,这期间涌现了许多以山西乡村景观为背景依托,以山西地区方言为叙述载体,以山西文化为文化根源的电影,这些电影让我们不断把目光聚焦于山西这片土地上。无论是《地气》这样故事情节完备,矛盾冲突鲜明的剧情片,还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样平和简洁的纪录片,归根结底都是在山西的一座小城内以不同的形式讲述着山西故事,《地气》表面上讲的是因为搬迁造成的社会矛盾实则在讲时代迅速发展下对乡村文化的遗忘和怀念,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看似是对于不同人的采访讲述人生百态最终却回归到了对乡村亦或是故乡的眷恋,不同类型题材之所以能形成共鸣,就是源于它们的血脉都传承于同一片土地。提起山西乡村题材的电影,不得不讲述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山西导演贾樟柯,不同于第五代导演的宏大视野和对时代的反思批判,他不像是一个描绘世间万物宇宙苍生的创造者,而更像是一个站在汾阳山头去观察世界的思考者。从他的第一步电影《站台》开始,他的创作之路就沿着山西文化的深层内涵不断延续。黄色土地上随处可见的墙楼砖瓦,时常出现的煤矿设施,一口一句流利的山西方言,主人公性格塑造里深层的山西地域文化的体现。在他的镜头之下的个体身份各异,生活环境不同,经历着百态的人生,即便如此,他们的根基都扎根于汾阳,话语里都带着汾阳口音,脑海里都留存着汾阳记忆,他们的心底里都体现着对过去时光和家乡汾阳的怀念。贾樟柯导演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电影之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山西文化本身的韵味和他对山西文化的深刻理解。

  从地理因素来看,山西位于黄土高原之上,环山绕水,相对封闭,从中也形成了山西人坚韧踏实,脚踏实地的性格特点。这在许多山西乡土题材电影之中的人物形象设计里都可以完美体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时代的变化和人们思想的转变都浓缩到农村社会的更迭之中,这也就成了文艺创作者的创作根源。

  太行山下的红色号角。电影的作用绝不局限于休闲娱乐,早在苏联的蒙太奇学派诞生之时,电影就具有教育和导向作用。山西的红色电影在产生之初也有这样的功能,在上世纪60年代,山西电影制片厂制作了电影《太阳村》,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探索的过程,体现出了集体主义革命精神,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向,成为了山西红色电影的早期代表。再到后来,山西出现了第一步彩色电影《神保太行》,在电影里用大量的镜头展现了山西本土的自然环境,讲述了邮递员通过勤奋训练获取全国大奖的故事。这部电影的进步之处在于电影不在以宏大的视觉进行故事讲述,而是用个体去反应群体,以小见大,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再到前几年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虽然讲述了河南饥荒的历史故事,但是电影百分之七十的取景都在山西完成,黄土高原上的黄沙堆积,极其典型的山西建筑,山西特殊的光线和气候都在电影里大量展现。山西之所以能够成为选景的主要地区,一个是来源于山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电影拍摄,另一个则是原因山西的红色精神不断在延续。

  山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而太行山纵贯南北,向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太行山根据地也成为了日军作战的主要进攻对象。在这样的地理和历史条件下,山西人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形成特殊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也就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现实条件。山西的红色电影在鼓舞抗战,促进人们思想进步方面起到了特定的作用,也更加丰富了山西文化。

  晋商精神里的诚信忠义。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晋商”,所谓“晋”便是山西的简称,“三晋大地”也是以此为由来,“商”自然是商帮的意思。电影《白银帝国》之中各种古代商业元素的交杂融合,古雅庄严的平遥建筑,话语里的真情表诉,都是电影的用心所在。电影看似是山西风土的人文画,是一代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对晋商精神的传承和歌颂,如此晋商精神,引用电影里的话便是:“无论如何在挣扎困顿之中,都应保持平静和尊严。”这就是晋商诚信忠义所在。在2020年,电影《风雨日昇昌》上映,电影讲述了清末山西晋商的发展状况,展现了当时两个大掌柜势力的明争暗斗,促进票号快速发展的故事。电影里丰满立体的人物,时而出现的山西方言,完整有趣的故事情节让这部电影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电影虽然展现的是两大掌柜的明争暗斗,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他们看重个人的私利,不惜以对方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后代取名,但是他们更看着家国大义,如此水火不容的二人可以携手并进,这才是电影的精神和灵魂所在。自古以来,都说商人“重利轻义”,但是,晋商不仅仅具有高超的商业头脑更具备忠义的道德精神,打破了我们固有的传统认知,这也是为何晋商精神历经百年,仍然被记忆和赞誉的原因所在。

  较为封闭的地区,头朝黄土北朝天的地理环境,铸就了山西人勤劳忠厚的道德品质,将诚信,重道义。而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不断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也让越来越多的山西人开始经商,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地域团体也称商帮,在经营过程之中,山西人也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智慧,他们敢于创新,又遵守底线;善于权术,又心怀大义;勇于探索又恪守本分,晋商精神之所以为人们广知,是因为晋商精神之崇高;山西电影之所以以晋商题材为主题,是因为晋商精神具备传承发扬之必要。电影既是记录,也是传承。

  山川沟壑,表里山河,历史在不断的发展,山西文化也在不断的积淀,电影就是一个极其恰当的记录工具,无论是时代变迁之中的乡村图景,太行山下的红色号角还是晋商精神的诚信忠义都是山西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记录的美好片段。成蕊彤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