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 >> 文章详情
高山仰止 心向往之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4-1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 》后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今天我借用来赞美我的岳父赵文台,以表达我对他的景仰之情和向往之意。

  学高为师 桃李芬芳

  我与老泰山赵老相识于1979年春,当时因山西省中专和大专考试合二为一,我们这些原本在原村复习中专的学生插班到南唐中学高中班,而赵老当时是南唐中学校长。一个周三的晚自习,学生回家带干粮,天降大雨,许多学生没能按时返校。作为校长的赵老走进我班教室,面对稀稀拉拉的我们几个同学并没有生气,更没有训斥,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起了格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黑板写满后,赵老又给我们一一讲解。他那流畅漂亮的板书让我羡慕;他那广博的知识让我叹服;他那殷切劝导之心让我内疚;尤其是他写的那些格言,在我的心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像战鼓、像号角,催促着我只争朝夕,鼓励我发愤图强。

  这就是赵老独特的教育方式,用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和我在南唐中学同班的卢月花,每每和我谈起赵老,也会津津乐道赵老教育他们早上迟到时写的那首诗:“夜来急于睡,日出方离被。白耗老人血,问心愧不愧?”一首小诗能让学生记一辈子,鞭策学生一辈子,可见其教育效果之深远。

  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每天下午活动时,我和宗承宝、张福生等人约定到烧瓦窑后面读书讨论。一日,宗承宝拿着一本《火花》杂志,自豪又激动地说:“你们看,你们看,赵校长写的《凤凰桥下》剧本!”我抢过来一口气读完,被剧中有趣故事、风趣的语言深深打动,特别是媒人程全的唱词我至今尚能吟诵:“我老汉叫程全,兼天吃饭爱管闲。前后庄 左右寨,姑娘小伙心头掂。寡妇婆 光棍汉,也在心里打转转。红花配个绿叶叶,瓢葫芦配个瓦罐罐。” 这是我第一次读赵老的作品,就被赵老文学水平深深折服。

  从赵老对我的仅有的几次影响,我就深深体会到只有学高为师,方能赢得桃李争艳。难怪南唐高一班学生要为他悬挂“良师当敬”的牌匾,而且几十年坚持正月初四拜访他。

  勤为致宝 硕果飘香

  “勤为致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这是1988年贴在晓史赵老家北方门上的春联,以自勉。我明白赵老的成功成名,就在一个“勤”字上。

  1983年夏收时节,正值赵老创作《家风》的关键时刻。当时,我和他女儿赵青已订婚,于是我就到晓史帮助收割麦子。晚上,我和准岳父赵老住在东边小耳厦里。早晨五点左右,院内树上夏鸡一叫,赵老就起床督促家人上地,到了地里和我们一起割麦子,中午骄阳似火时,赵老就催我们回家吃饭午休,他却扇着扇子伏案写作。下午他带领我们再上地割麦,晚饭后他又坐在桌前写作。特别是深夜,我一觉醒来,见赵老仍爬在台灯下写着,我催促他早点睡。他说:“如果不写完,今天构思的内容到明天就忘了,还得重新构思。”一天如此,两天如是,我在晓史村帮忙割麦的七八天里天天如此,夜夜如是。

  现在人们只知道《家风》久演不衰,而且荣获省、市创作一等奖、演出逾千场奖,可有谁知道《家风》创作过程之辛苦,真如赵老所言:“字字皆是血凝成。”

  赵老还有勤记笔记的好习惯,他的笔记本有几十本,每本都写得认认真真,满满当当,现在九十高龄依然不停地记着。如每天中午的百家讲坛栏目,他都要认真看,端着碗吃着饭也不误看,有好典故、好句子或不明白的词句赶紧放下碗记到笔记本上,吃完饭再翻字典、辞海查找,总要弄清楚才算。

  岳父喜欢书法,长年订阅《书法报》,书法报上有写得好的作品,他就剪下来,贴到剪贴本上,写字时便常常翻开摹写,现在剪贴本也有厚厚的好几本了。

  真是由于他这样勤学、勤记、勤创作,才能出版《文台诗歌选》《文台小说选》《文台小品选》《文台楹联选》《文台书法选》等九本书,这样丰硕的成果令人骄傲。

  传承家风 贡后有贤

  晓史赵家祖上曾出过两个有名的拔贡,赵家院是有名的旗杆院,这也是赵家的骄傲和自豪。因此岳父不仅自己很努力,而且要求儿女要立德、立业、立言,传承了这好的家风,决不能蹉跎岁月,碌碌无为。

  “不求妆奁有异彩,惟愿报国出风尘。”这是我结婚时贴在岳父家大门上的婚联,就这副对联使我对赵老家风有了亲身的感受与深刻的理解。

  1983年,我和赵青订婚时,媒人从赵府回来说赵家不要彩礼。当时结婚过礼是件大事,邻里亲友帮忙祝贺者甚多,听媒人一说,大家都说这门亲事没戏了,哪有女方不要彩礼的,结果我们还是在择定的吉日良辰完了婚。岳父不要彩礼,要什么呢?

  内兄赵巍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是高级工程师,属高科技人才,1994年被评为“山西省青年计算机专家”。一生有多项发明:“手写体数据表格识别系统” “语音校对编辑系统”《家庭废水复用装置》《微型头灯》和《电子棋盘》,都获得发明奖或专利授权,尤其发明的5G网络通信的化工管廊轨道巡检机器人,2019年10月在全国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工业”专题赛活动中获优秀奖,并申请了专利,投入了生产。内兄还是山西作协会员、诗人,出版有《缕缕情丝》《群星璀璨》两本诗集。既立下了业,又立了言。

  妻子赵青,在岳父的影响下,不仅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县、市多个荣誉称号,发表多篇教学论文。也喜欢书法,是县、市书法协会、省老年书法协会会员。作品参加过山西省“首届群众书法篆刻大奖赛”、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巾帼之光艺术展”和第四届全国老年书画展。爱好写作,是县作协、市作协、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发表过许多文章,印过《春在老师心里》诗集,其余书稿也集集成册,准备出版。

  作为赵家女婿,自然也近朱者赤。 连襟崔志民,一个纯粹的农民,出生南官庄一个农民家庭,落户到晓史村后,和岳父生活在一起。虽还是生活在农村,劳作于田间果园,但在岳父的感染和指导下,也学会了写诗,出版有《田园放歌》诗集,是县作协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毛笔书法学习岳父的字体,已经传承得像模像样,还加入了临汾市书法协会。现在晓史村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写,大队黑板报由他出,而且一出就是几十年。他的二胡也拉得美妙动听,年年为村里文艺晚会配乐,真正成为了一位文化名人。真可谓: 二胡能配乐,田园常放歌。书法继赵体,板报功绩卓。

  我自然也不能甘于平庸。我从东下坪中学到南唐中学,到翼城中学,到翼城县教研室,在教育战线一路走来,先后荣获县、市、省各种奖励。尤其是在担任翼城教研室主任十年中,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教学改革,被人誉为教育土专家。经常为各县市教师培训讲座,特别是2012年为山西师大到基层支教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讲座,受到高度评价。教改论文《“六环节”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山西省基础教育第三届“三优工程”评选中获奖,刊登在山西省《理论与实践》刊物上,并且在我县乃至市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退休后仍被私立学校一再聘请,再到临汾,到北京汉德三维集团,“花甲之年再上岗,教学教研仍别忙。”不管工作多忙,在这样家庭的影响下,也抽空写写诗,写写散文。《隰师情》《我的启蒙老师》《南唐垣上一杆旗》等文章均发表,并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也加入了临汾作协、山西省诗词学会。

  走进旗杆院,熏染赵家风。敬业弄文墨,灿烂我人生。

  创建协会 引领新风

  赵老文化传承不仅是在赵府本家,而且引领了晓史村、南唐乡,乃至翼城县。赵老退休后住在村里,觉得农村文化落后,就在翟生祥的提议下,创建了第一个农民诗书画协会。协会宗旨就是让农民走进诗书画,让诗书画走进农家,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南唐乡已有200多人以农民为主体的诗书画队伍,出版各种集子30多本,全乡有11人加入了中国老年书画协会,18人加入了山西诗词学会,3人加入了山西作家协会。2008年晓史村被山西诗词学会命名为全省唯一的诗词之村。现在诗书画也成了南唐乡的一张名片,南唐乡的诗词文化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农村新风骀荡。农村妇女路玉香,就是赵老的影响鼓励下成为有名的农民诗人的。陈长有,在他的影响下,成为文学征途的一匹黑马,现在已接了赵老的班,成为南唐乡诗书画协会第二任会长。

  所有这些都和赵老的诗书传家久,厚德继世长的家风有着密切关系,正是赵老的家风,惠泽乡里,传承久远。

  今天,老泰山举行书画展暨《文台书法》发行会,一是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一是庆祝赵老九十岁华诞。愿各位领导、朋友、诗书画会员,到自己90岁华诞时也能像赵老一样,“诗书挂满墙,画册传八方。留给子孙看,满座飘馨香。”(作者 杜 星)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