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美好,有些人可能熟视无睹,但对于一些视障人士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无缘看到。老刘就是这样一个人。
2013年起,我所在的区推出一项惠民实事,就是对辖区内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同时,对有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家庭进行住房装修。老刘家被列入改造户之一。
一个午后,我带领两名工作人员对一些列入改造计划的残疾人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到了老刘家,他正在给父亲做按摩,阳光照射在父子俩身上,看着这一幕,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虽然老爷子有退休金,但也只能顾及自己。老刘女儿上大学了,妻子常年有病,吃药也花不少钱,全家靠低保生活。因为住房小,夫妻俩晚上就在按摩床上休息,却把阳面的家留给养父住。
有什么办法帮助这个家庭,增加他们家的收入呢?
我了解到,老刘原来是一位被收养的弃婴。这个事还得从很久以前讲起。五十多年前,老刘养父在本市一家街道小企业当门卫。一天夜里,正值夜班的养父隐约听到外面有小孩的啼哭声,循声过去,一只纸箱里放着出生不久且双目失明的婴儿。
养父把孩子抱回家,商量着怎么收养?话一出口,遭到家人和亲戚的一致反对。这之前,养父已生育了一双儿女,难怪家人不理解养父的这个想法。
养父做难了,送人吧,谁会收养一个双目失明的残疾婴儿呢?送给一些机构吧,一个呢,怕人家不一定收养;再者呢,又担心孩子万一有闪失,自己不成了罪人。
那就自己养着吧,怎么说也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
家人拗不过养父,婴儿成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17岁那年,养父把他送到盲校,学习盲人保健按摩,聪明加勤奋,毕业时,不仅拿到了按摩资格证书,而且还学到了真本事。
毕业不久,他就被省城一家知名盲人按摩店聘任,收入还不错。而立之年,老刘成了家,爱人是位轻度肢残人。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小女儿。
转眼间,老刘50多岁了。近几年来,受大环境影响,他服务的按摩店生意越来越差,收入也越来越少。无奈,老刘只好辞职,在家里开了间家庭按摩店,但生意也不怎么好。
开按摩店的房子是养父留下来的,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回迁房,在底层有50多平方米。本来,这房子是商住两用,老刘在家开按摩店,妻子身体也不好,就把临街的门面封了,只作居住。
我突然想到,这次改造正好把阳台打个门,上面再做个牌匾,按摩生意肯定会好。我对老刘说了我的想法,他考虑片刻后很痛快地答应了,我们也就告辞了。
过了几天,当工程队来到老刘家准备开工时,他又变卦了。老刘说,家里有老人,阳台开个口对老人不好,容易生病的。
无奈,我又一次走进老刘家。刚坐下后,便问老刘道:“这个事是你父亲讲的?”
“不是,是一位客人说的。”老刘回应我道。
“这是迷信,你怎么会信呢?”
“我也知道是迷信。”老刘停顿一下,又说道:“我要是不知道这说法吧,改就改了。可我已经知道了,如果改了,我这心里会不踏实。”
“你看啊,咱们算笔账,低保金就那么多,女儿上学要钱,爱人看病也需要钱,家里柴米油盐哪一样不得花钱。再说,老人80多岁了,再不行和你大哥商量,能不能接他家住?”我还是想说服老刘。
“那可不行!”老刘态度坚决。他诚恳地说:“大哥也想把父亲接过去住。前段时间,没住两天,父亲就嚷嚷着要回来住。再说,我两天不见他,心里就不安生,回来后,每天给他做做按摩,心里就踏实了。”
最后,改造工程还是按老刘的意图做了。他和父亲一样,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我过后思考,残疾人工作就是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做,而是要多听他们的呼声,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正如区领导讲的,残疾人工作要转变思路和观念,不仅仅是办好事,关键是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比如老刘,不是他不配合我们工作,只是,在金钱和亲情面前,他选择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事物——亲情。
(杜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