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 >> 文章详情
一位基层残联理事长的工作笔记⑭
给每一颗心温暖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12-02      

8.jpg

2013年8月的一天,我上班路过一个商场,突然发现一个小男孩站在落地玻璃窗前向里探望。我心里想,他要干吗?我悄悄地跟在他身后。只见他顺手拿起了门前的一个垃圾袋,手提着走到前面的垃圾桶前扔了进去。

噢,原来是这样。我走近他才看清楚,他是我们区特教学校的一名学生,一位唐氏综合征患儿。

孩子的父亲是老申。老申这些天遇到两件烦心事,一是十五岁的智障儿子在特教小学马上要毕业。毕业后就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这不仅意味着自己要抽出更多时间照看他,而且孩子待在家里也不利于康复,甚至会加重病情。二是自己租住的小平房因为属于违建,不久前接到要强拆的通知,又面临无家可归的窘境。

四十出头的老申出生在一个贫困县的农村,18岁时来省城打工,经人介绍找下现在的媳妇。媳妇虽然有智障,但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大儿子出生后智力有些问题,前几年,第二胎又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女孩。老申和我说起女儿时,脸上是满满的幸福。

老申租住的两间小平房,就隐藏在一栋居民楼前。我第一次去探访时,要经过只能一个人通过的巷口,一不小心让防护栏撞了头。进到家里,很难想象繁华的都市中竟有如此简陋的居所。甚至,家里还在用蜂窝煤炉子做饭。

老申说:“想让你坐,又怕脏了你的衣服。”

老申是低保户,一家四口每月能领两千多块钱低保金,逢年过节还能有一些额外的救济。提起这些好事时,老申说现在的政策真好。

房子一直是老申心头的一件闹心事。按条件老申可以申请廉租房,可每次抽签都没中。不过,政府每年给几千元货币补贴,老申再从低保金里补贴几个就能维持下来,如果拆了,很难再找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要是租楼房少说也得上千,要不然,就只能到偏远的城郊租住。

我再次去老申家,他媳妇和我点了点头后笑了,这很出乎我的意料。记得上次来时,他媳妇站在门口不让我进。老申给她介绍几次后,媳妇突然向外跑去。我正担心她走丢了时,老申说:“没事,见了生人都这样。”

说起媳妇,老申也是满满的的爱意。媳妇姊妹几个如今都不和他们来往了,怕丢人。

老申说,除了孩子她没亲人了,所以我不能再亏欠了她。我仔细打量老申媳妇,个子瘦瘦高高的,模样也挺好,也难怪老申很待见。

火炉上炖着的烩菜冒出了香味。我问老申是不是他媳妇炖的。老申说她只能帮着洗菜打个下手。我突然间感觉到,这个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很温馨。

每当和人们讲起诸如老申这种家庭的故事时,总会有人反问我,像老申这样的人就不应该娶媳妇生孩子。他非但没给国家作一点贡献,反而增加了国家负担。可谁能理解,这些话,不仅是对残障人士的歧视,更是不利于一个地方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次,我和市残联王副事长谈起这件事。他说,应从文化和制度设计上解决残疾人的问题。比如,一个家庭有了残疾儿童,政府应该尽可能地负担起康复和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因为他们也是国家的未来。他认为,可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政府可委托残疾儿童的父母照顾自己孩子并给他们发报酬,如不称职还可剥夺他们的权力,交由专业的机构来抚养。

当然,这需要经济做基础,依靠法治做保障,通过改革制度来实现,这也是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近些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残疾人工作,但因经济底子薄,人口多等因素,主要是以家庭负担为主。仅对一些无依无靠的重度残疾人通过政府建设完全公益的托养中心来免费收养。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首要解决的是歧视残疾人问题。再回想老申的媳妇,她的娘家人都不认她,真的很可悲。这让我想到,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无论你健康还是残疾都是其中一员。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如生存权、生育权等都是这个集体每一分子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老去,都有可能因为疾病、自然灾害或诸如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成为残疾人。那时,当你无助时,才能体会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当人们以帮助老弱病残为荣成为当下社会的主流,就是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这就需要社会成为大家庭,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给每一颗心温暖,那时,老申们的烦心事自然也就少了。

(杜松林)

责任编辑: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