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大同的元宵节有许多习俗,吃元宵、猜灯谜、挂红灯、垒旺火、耍玩意儿……家家户户都要红红火火闹元宵。
垒 旺 火
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全国大概都一样,唯独垒旺火也许是塞北大同最具特色的一个亮点。与其说这是大同的一个传统活动,倒不如说是大同元宵节的一个专属符号。
最早的大同垒旺火起源于冬至的窑神节,这一天被大同人称为“二大年”,因为与煤炭有关,所以垒旺火就是大同下窑人的一种吉祥的狂欢,后逐渐变成一种新习俗。
改革开放之后,大同煤矿与怀仁的煤窑得以发展,有了多余的煤炭便逐渐形成一种旺火文化。
大同旺火以大取胜,一年比一年大。在大同煤矿专门有垒旺火的高手,用块煤能将旺火垒至十多米高而不倒。旺火点燃之后,旺气冲天,一片祥和景象。因此,大同人对垒旺火乐此不疲,每年都创造旺火新的高度纪录。
舞 狮 子
除了垒旺火,在元宵节的红火活动中,大同舞狮也是主要的项目之一。随着热烈的锣鼓节奏,一对对威武雄壮的“狮子”虎跃龙腾,使元宵节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郁,亦更加热烈。
大同人舞的狮子外形与真狮子相似。舞狮子时只露双脚,下身穿着和狮皮同样颜色的金黄色裤子和花鞋。两个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作一头小狮子。另一人扮武士,手持绣球作为引导,以引诱狮子起舞。舞动时,配以京鼓、京钹、京锣的声音,动作合拍,惟妙惟肖。
大同人表演的舞狮子可以说文武并举,既有狮子挠痒、舔毛、打滚、抖毛等温顺动作,也有狮子踩球、扑跳、奔跑、钻圈、叠罗汉等凶猛的表现。表演时,随着一阵激烈的锣鼓声,只见雄狮跃上事先备好的台子、柱子,在上面又是翻滚,又是抖动长须,忽而扭动腰身,张开大嘴,一举一动都把真狮的雄健、威武和温顺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叫绝。狮子滚绣球、狮子蹬梯子等高难度动作,更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没有一点真功夫是万万不能完成的。元宵节的舞狮活动,也代表着人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
挠 搁
大同地区元宵节期间还有一项引人注目的街头文艺活动,那便是挠搁。大同民间有“东关的挠搁,南关的龙,北关的高跷盖大同”之说。可见这一活动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挠搁,又叫“背棍”,相传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古时,每逢大旱之年,人们便求神祈雨。偶尔得雨,人们便抬神游行以表谢意,到后来就发展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街头表演艺术。大同的挠搁就是将一个小孩儿固定在一根不算短的杆子顶端,一个大人扛着这杆子行进,小孩子在杆顶上做各种动作,看上去惊险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