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 >> 文章详情
大同七中 ① 难忘初创时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3-11-10      阅读数:683 次

7作品.jpg  

  2023年,恰逢大同七中建校五十华诞庆典之际,为追记前辈功绩、从学校的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信念和力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勖勉后来者以奋进,应创城工作之需,谨对大同七中的发展历程赅以述之,要以纪之。

  塞外名城大同,作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历经千年积淀,孕育了瑰丽的云冈、雄浑的华严寺、凌空欲飞的悬空寺、历史久远气象宏大的五台山。

  大同七中就植根于这片美丽的沃土上,滋养着文化的熏陶、文明的洗礼。天命昭然,其名贯“七”,其音寓“起”,传统文化七为阴阳、五行之“和”,象征着“和”,引生为“善”、“美”。自1973年学校肇始,历经艰辛创建、奠基成长、顿挫发展,学校虽经几多起伏、几曾兴衰,但守望初心,团结一心,和中循道,明理求真,务实奋进至以至善的建校精神一直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同七中人,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砥砺风沙、波浪式渐进传承,教育事业跨越时空而来,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大同七中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折射出时代的荣光和傲娇。

  大同七中创建于1973年,地处大同市操场城街839号,占地面积29291平方米,建筑面积13553平方米。每年级十轨建制,拥有30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146人,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校荣获过全国创建和谐先进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山西省基层先进党总支”、“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育人杯先进集体”、“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大同市平安校园”、“大同市文明校园”等多种光荣称号,近年来多次评为“山西省精神文明单位”。

  1970年,大同七中在新建材里城关乡新华村一片废墟的砖瓦厂旧址上破土动工。1972年,教育界德高望重的牛奇先生,为首任领导,任大同七中筹备组组长,从此,拉开了创建大同七中的序幕。

  牛奇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勤心治学,兢兢业业为学校办事。在工作中,以极高的涵养,以不显于言辞的方式,操办着开学的各项工作,施恩于学生,施恩于后辈。给全校师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初的大同七中,北墙外,是一条运粮的铁路,东西是衰草连天的荒野,门前仅有一条坎坷的土路。校园场景,正如一首校园诗所说,“窑冷砖凉空荡荡,断石瓦砾随处躺”。家有二斗粮,不当七中教书郎。建校初期,学校工作以基建和招生为主。

  1972年,由大同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教学大楼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大楼共三层,呈工字型,锅楼房安在了地下室的中间,罕见的方形烟囱直穿楼顶。锅楼房的东侧是六间地下室的仓库。1973年,教学大楼竣工,同时还有第一排七间房的教工家属平房。600米长的围墙,绿漆校门,基建工程如同一个多声部的宏大乐团,由牛奇和筹备组成员韩生贵、刘更生、张立人协同演奏出明朗的乐曲,正酝酿着1973年建校进程恢弘的高潮。

  据《大同市志》记载,1973年,大同市同时建成了三所中学,有新建材里的大同七中,红旗北街的大同八中,操场城街的大同九中。

  学校第一批教师是从其他中学、城区小学调来的,共39位。1973年3月,拨来两个高中班,编为大同七中一班、二班。学校崭新的教学大楼期待着新生入学。1973年7月,从大同三中、大同四中、城区中学拨来六个初中班。同年九月,直接升入大同七中,扩展编为3—8班。

  同年秋天,带着新奇,大同七中招收的初一新生,迈进了校园,编为9—26班。原本空旷的校园,一下子涌进了1500多名学生,人声鼎沸,校园热闹起来了。

  同样,怀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从十里河畔,大同师范师训班毕业的22位年轻教师,也来大同七中报到。

  师训班来的老师,都是老三届(即1966—1968年)高中毕业生,他们与新中国同龄,在60年代特殊的岁月走进中学。年轻的教师担当起了班主任、生活教导员的责任,团委重任,书写大同七中的创业史,奉献了青春才华,为了让禾苗茁壮的生长,他们像雨露融入泥土里。刚当班主任时,他们25岁左右,从大同七中退休时已经两鬓染霜,女的55岁,男的60岁。从参加工作工作到退休,一直在大同七中工作的教师有:纪长生、姚凤英、郭清莲、王曼秋、王金荣、李光玲、丁莉、杨玉兰、牛玉恩、吴建荣、赵淑荣、孙桂珍、李秀仙、杨林芬、孟繁华、范美湖、屈善娥、马宗慧。

  从1973年底到1975年,学校开设文化课,每学期还要用四周时间学工、学农、学军,组织师生参加了公园挖渠劳动、马铺山黄山改造、青瓷窑种树。

  从1973年到1986年学校断断续续地挖防空工程,投资一万元,有地下教室、巷道220平方米。1986年5月申请报废。

  1974年创办农场,在大同县杜庄村,先后历时共四年。

  1975年学校兴办工厂,先后有塑料车间、汽修车间。张立人同志总负责。塑料厂负责辛高喜,汽修车间负责刘孝。

  学校开门办学,打乱36个豆腐块,分批在校办农场、工厂劳动。先后有董振涛、李冠山、张士银三位老师负责农场,组织学生学农。

  1975年牛奇调离大同七中,出任大同一中校长。教育局派王治武接任为大同七中党支部书记。撤销大同大同七中筹备组机构。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学校成立防震领导组,在此期间,学校没有停课,教师坚持上课。

  1977年全国恢复高校招生考试,七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了高考。

  1978年10月召开首届团代会。

  1978年防震加固教学大楼。

  创建时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像是成人礼,未必美妙,一定深刻;未必华丽,一定重要。迈过这道坎,就会成熟很多。

张庆辉

责任编辑: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