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品读 >> 文章详情
续西峰与川路学堂 ② 川路学堂的创立与办学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3-11-10      阅读数:683 次

7-2作品.jpg  

  川路学堂创立之初,校址选在了宏道镇西街的一处大院里。此院原为镇公所(为同川5都83村治所,乡人称衙门),大体位置在定襄县宏道西街中间路北(集体化时的西街醋厂),院内有正厅三间,东西各有两间耳房,东西房各三间,占地面积一亩左右。不久,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场地显得十分不足,于是续西峰又把位于宏道十字街的财神庙和观音堂(大寺)的神像撤走,将学校搬迁至此。新址位于宏道镇政府对面,曾作为宏道供销社总店办公。

  1908年,学生进一步增多,校舍变得不够用,续西峰便与当地士绅协商,把宏道镇南门外的南寺辟为校区,三年级以下班级在财神庙教学,四年级以上搬入南寺。宏道人习惯将财神庙学校称为“小学堂”,南寺学校称为“大学堂”。

  南寺原是一座尼姑庵,坐北朝南,住有六七个尼姑。寺内有东西两个院落,各有大殿和东西配房,庙前还有两座戏台。西院的西北角上,有一个木结构的小二楼,上边挂了钟鼓,晨钟暮鼓,分外幽雅。南寺旁边,有一座义仓,东北方向有一座古堡,古堡旁有堡子巷,外有堡城(pǔchi)壕,面积有七八亩,是最理想的上操、训练场所。校址选好后,续西峰带领师生搬出神像,送走尼姑。用砖封闭了居左的寺庙山门,使二寺合一。将寺庙的三间山门,中间做校门,两边做传达室。将正殿置欧式圆拱门,再一墙隔开大殿,外两间作教师办公室,内一间为校长办公室兼宿舍。西配房六间改作总务室、保管室。殿左回廊改作学生宿舍,殿右侧两间木式二层楼,做了储藏室;殿左厢房原为尼姑住所,改作教师办公室。左寺正北三间大殿为带抱厦拱背瓦房,改为会议室,两旁游廊改作教室、伙房。两庙正殿之间有五间拱背瓦房,原为尼姑诵经处,低且浅于两大殿,所形成的院落有人称之为“中央院”,是学生开会、放学列队的场所。相邻的“敷城壕”自然成了操场。不久,川路学堂经崞县知县章桐命名为“同川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而人们仍习惯将官立二高小称作“川路学堂”。

  川路学堂建校伊始,续西峰自任董事长,聘请五台县康佩珩为校长,教师有张淑琳、徐一鉴、续恩铭、续式甫、赵三成等。

  学生一律自带干粮,每周回家取一次干粮、咸菜。学校伙房负责加热,并供应小米稀饭。

  开始时,学校共三个班,学生近150人。后随着新学的实施,周边村的学生不断地来到学堂读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又购买学堂背后的几处民房,加盖两排教室(东、西大教室)。

  从1906年办学开始至1945年(之后改制为定襄县第四高级小学校),先后担任川路学堂校长的有:

  康佩珩(1878—1922),字子韩,男,五台县五级村人。1905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1906年回国后受续西峰邀请担任川路学堂首任校长,后任潞泽辽沁营务处长兼长治县县长,1922年病逝,终年45岁。

  徐一鉴(1873—1940),字子衢,男,五台县建安村人。清末中秀才,被聘为川路学堂教员。两年后考入山西优级师范博物科,清廷授予举人,受聘为崞县第一高等小学堂校长。续西峰任巡警道时任机要秘书,协助处理日常事务。续西峰辞职后,被聘为川路学堂第二任校长。1919年在太原国民师范任教。1927年后任山西公报馆经理、山西省政府秘书,1940年病逝。

  郭连成,字连壁,男,五台县郭家寨村人,1916—1921年担任川路学堂第三任校长,1928年任山西骑兵司令部少校参谋,晚年行医为生。

  刘定安(1898—1984),字奠基,男,崞县西平村人。山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1924年担任川路学堂第四任校长,在校创办了“乡村流动图书馆”、青年学社“乐三堂”等。1925年加入国民党,任太原市党部委员。1935年随续范亭赴南京。及至续范亭面谏蒋介石抗日被拒、在中山陵剖腹遇救后,刘定安一直陪侍左右。1936年与续范亭相别于临潼,续范亭赴西安,刘定安回太原,参加抗日统一战线。1937年春,续范亭接受周恩来建议,以杨虎城将军代表身份回晋,推动阎锡山抗日,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刘定安以总动委会晋东北特派员身份任定崞联合县动委会主任,在同川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活动,组织抗日武装;后参加晋察冀边区政府组建工作,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任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处处长、实业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人民政府参议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农业部农政司司长、宣教局局长、种子局局长,是中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主要筹建者之一,曾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8月13日在北京逝世。

  刘锦(1901—1981),字悦瑞、小名桐西,男,崞县西坪村人,国民师范毕业,1924--1926年担任川路学堂第五任校长,曾任二战区阵中日报社副社长。

  李涨(1896—1939),字中和,男,北社东村人。1926—1928年任川路学堂第六任校长。

  李棉(1903—1984),字子楠,又名黄金,男,崞县永兴庄村人。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大约在1930年担任川路学堂第七任校长,不久转任崞县第二区女子高等小学堂校长,后任教于太原,1964年退休。

  续树芳(1910—1988),又名兰步,男,宏道西社村人。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后任川路学堂第八任校长至1936年。抗战时期任定崞联合县动委会副主任、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教育处副科长。解放后任太原市第二完小、祁县中学教师。

  续培棣(1909—1981),字华檀,又名明经,男,宏道西社村人。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36年冬担任川路学堂(七七事变后校址迁址西同川柏塔寺)第九任校长。后任第二战区军务处科员、大宁县县长,解放后任太原市第九中学教师。

  杨星垣(1906—1987),男,宏道西街人。山西大学毕业,1937年在川路小学堂任教,1939—1943年任川路学堂第十任校长。后调大同矿务局、晋城矿务局工作,1980年退休。

  张仲明(1899—1980),又名火旺,男,崞县合村人。华北工业学校毕业,1943—1945年任川路学堂第十一任校长,后在西平学校、南旺学校、观里学校任教,1972年退休。

  在川路学堂担任过教师的主要有:张琡琳、续恩铭、续式甫、赵三成、温大友、温先立、赵澍田、续范亭、谢子平、韩慧安、续贤玉、李清阶、续贤儒、张林清、杨树帜、侯辅周等。

  学生来源主要为当时崞县二区宏道镇及周边各村,包括宏道镇、西社、贾庄、辛安、无畏庄、北社、平原东社、南社,以及西同川中原岗、刘家岗、巩家岗、下西岗、东岗、北庄头、合村、南河底、北河底、南旺、观里、里城、贵儒、永兴庄、磨湾等村。

  学堂经费由续西峰筹集,大多数来自续西峰筹建的宏道镇自治局。

续晋一

责任编辑:文明山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