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文章详情
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张贵银家庭—— 传承红色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3-01      

  在阳泉市郊区义井社区,有一处不起眼的小院。灰砖砌起的院落、毫无装饰的土青色,让这座二层小院显得破旧了些,而说起这家小院的主人张贵银,附近的住户都知道他是阳泉市很有名的“草根收藏家”。

  年近花甲的张贵银,平时节衣缩食,40年矢志不渝地痴情于“红色收藏”,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铭记历史,启迪后人。

  走进张贵银老人空间并不大的家里,满满当当存放的都是数十年精心收藏的珍品,而每一件红色藏品的背后,都是一份关于民族希望的温暖记忆。

微信图片_20220301113710.jpg

  家里办起“红色藏展”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厂退休职工,家里条件不行,之所以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多亏老伴的支持,家里少吃少喝,我的红色收藏也不少。”见到笔者,老伴免不了又“唠叨”起来,而这时的张贵银只是憨厚一笑,道出原委。

  在张贵银先生家里,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成了他办“红展”的场地,家里的其他房间也都被藏品所占,“我的家更像库房。”

  笔者看到,客厅里整齐堆放的红色藏品,种类繁多但却都被分类,多数物件都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主要有纪念章、书籍、债券等。随便拿起一枚纪念章,张贵银都能说出其背后的历史背景,一些磨损了的书籍都被他视若珍宝地小心封存。

  张贵银介绍,他的藏品主要是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各个时期的资料图片,其中图书、图片分别有2万余张(本)、门票券4000种以上、证章(纪念章)1000多枚、毛泽东书籍1000多本,还有抗战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部分实物。40年来,他倾其所有,累计投入20余万元,收集各类藏品26000余件。

  “咱收藏这些不是为了升值,只是想让后人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记住我们国家的苦难史,珍惜现在,做些有意义的事。”张贵银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把孩子们召集到自己的家里,讲述红色收藏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引导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前不久,张贵银在自己家里办了一场“红色藏展”,两万余件珍贵红色藏品,他结合实物、图片及收藏历史背景,来讲解革命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知道张贵银的社区居民,都称这里是“红色教育之家”,都说他是热心肠,都愿意听他讲红色历史故事。

  自2012年以来,阳泉郊区义井社区几乎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组织居民来到张贵银家,参观他的红色收藏品,而他就会当起义务解说员,讲述每件收藏品的来历,以及背后的历史,传达“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战争”的忧患意识。在周末和寒暑假,或组织、或自发,社区的学生也会来到他家参观。

微信图片_20220301113714.jpg

  一件藏品 一段历史

  生长在阳泉这座红色之城,张贵银先生用收藏表达着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从1973年收藏各类门票开始,他已经收集各类藏品26000余件,其中包括抗战、抗美援朝等重要时期的图片、实物。40多年来,他的红色收藏也逐渐与宣传爱国主义、倡导国防教育紧密结合,红色收藏的内涵一点点丰富起来。

  2007年,在庆祝阳泉建市60周年的展览会上,张贵银的红色收藏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抗战时期八路军作战地图、解放战争纪念章、功臣章、开国纪念章、土地证、选民证、扫盲证、劳模证、改革开放初期营业许可证……一件件收藏品,见证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取得的丰功伟绩,也将人们带回过去的岁月。

  在那次展览中,有一件藏品对阳泉市的历史研究弥足珍贵。这件藏品是一份电报,那是1947年5月2日左权县指挥部发布的报道,题为《解放阳泉捷报》,“(前方确电)5月2日下午5点钟接到前方确电,正太线我军收复平定、寿阳、阳泉等三大城镇,现我军正继续向前挺进……”

  从1997年开始,张贵银陆续收藏了不少日军侵华时遗留下来的物证,最引人注目的是7张日军用于侵华的作战地形图,分别是《昔阳县》《永和县》《测石驿》《沾尚镇》《清城镇》《东冶头镇》《槐树铺》。地图上标识得非常详细,城镇、村庄、公路、居民区,甚至据点、进攻路线等,都清晰可辨。地图四周详细标注着制版时间、所处位置、性质、保密级别等。

  张贵银展示了一件反映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实行奴化教育的罪证——日语读本。此读本封面印着“效果的速成式标准日本语读本(中华版)”,由“满洲图书文具株式会社”出版,“昭和十二年初版发行昭和十八年改订发行”。封三贴有一张珍贵的印花税票,并“介绍各种优良书籍(即日语书籍)”。他说,在敌占区和沦陷区,日伪政权将日语定为必修课,以“中日亲善”“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础内容,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他们统治下的“顺民”,以此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他公开的藏品中还有:“日本陆军御用品——牙粉袋”“昭和十三年东京印制的陆军军用信纸”、日军侵华时期的“良民证”和“身份证明书”“大东亚战争从军纪念章”、日军的军用“手票”(军用钱币、银券、兑换券等),以及部分日本银元、钞票等货币。

微信图片_20220301113745.jpg

  藏品记录日军侵华全过程

  张贵银把自己的收藏定位于红色收藏,主要收集日军侵华的证据。他的藏品中,有日军用于侵华的7张作战详细地形图、日本昭和12年制造的支那事变纪念章、日军军刺等一大批日军侵华的罪证。

  张贵银老人最看重的藏品是《支那事变战迹の刊》全本。此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发行时间为昭和十三年(1938年)9月1日;中卷发行时间为同年11月1日;下卷发行时间为同年12月1日,该书由甲级战犯、陆军大臣、大将板垣征四郎,陆军大臣、中将杉山元和南京大屠杀元凶、中支派遣军最高指挥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用中文分别题词,书内特别标明:非卖品。是日本同类出版物中最早问世的一部,其中的“占领太原城”“攻打平定固关”等图片十分罕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支那事变战迹の刊》全本记录了“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

  张贵银介绍说,《支那事变战迹の刊》这套书是一位藏友转让给他的。此书正文是日文。经懂日语的朋友翻译,得知书中主要详述了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日军侵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共计200多次战斗的实况,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情况,其中涉及山西的有44页,相当篇幅介绍的是八路军的驻军位置、火力配置等详细情况。此书首次提到在平型关战役中,粟饭原、大场两部一个旅的兵力于1937年9月24日在灵丘遭到八路军的歼灭性打击。

  此书是日本同类出版物中最早问世的一部。“当年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多数要呈送日本陆海情报局审阅,允许刊发的盖上‘检阅济’,反之则盖‘不许可’字样的图章。因此这套《支那事变战迹の刊》必然是经过严密审查筛选过的。”

  张贵银还向笔者展示了两件日本侵华铁证:一本《周报》和一本《北支》,均为32开绿皮书,每本32页,由当时日本人自己的情报局编辑。被发现的《周报》第一本发行时间是昭和十七年七月,期刊为299号。第二本发行时间是昭和十八年七月,期刊为352号。讲述的是“日军支那事变勃发五周年”和“具现大东亚共荣”的历史。《周报》记录了当时日军侵华的阶段性动态。

  “阳泉这片热土,曾经见证了日本侵华的罪证,见证了共产党人血雨腥风的战斗岁月和革命情怀。这里是太行山革命老区,我要把我毕生的收藏献给社会,让后人明白今天的幸福、和平,是一大批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后人勿忘国耻,珍惜好时代。”孟志远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