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文章详情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子玉
为善的路上 一直在奔跑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3-25      

  阳春三月,万木争春。3月22日,记者走近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子玉。听了他感人的故事,记者被深深地打动了。

  见到张子玉的时候,他正在泰化文化园内的吕梁革命历史陈列厅学习吕梁革命党史,“马上就要清明节了,这个机器里收录了为吕梁解放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但是还有很多无法得知的无名英雄,我想尽可能地多收录一些,让烈士的故事可以传承下去。”看得出来,这位已经到了耳顺之年的老人依旧干劲十足,操心着家乡的红色基因传承。

  这几年来,面对各种来访,张子玉总是显得有些不适应。在他看来,所做的事情都是本分,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的儿子回报社会最质朴的表达方式。一句誓言,一生践诺。“为人民服务”是他永远牢记的初心和使命。

微信图片_20220302014345.jpg

  鼓励盲妻 赶走昔日的低落痛苦

  回忆起三十多年来的带妻求医的经历,张子玉的思绪飘向了远方。从1983年与妻子王爱林结婚至今,张子玉便三十年如一日履行他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会守护妻子的诺言。当时,妻子突患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面临妻子失明的危险,还是泥瓦匠的张子玉毅然决然地停掉刚起步的生意,带着妻子从太原到北上广,从小门诊到大医院,从西医到中医,从小偏方到专家大夫,到处奔波、求医问诊,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下巨额债务。期间,不论严寒酷暑,他都是半夜起床,到医院排队挂号,每天熬药、做饭。“最难的不是干活和经济压力,而是当时做了四次手术,吃了很多药,仍然没有起色,她对生活都失去了希望,不想再拖累我,甚至几度动过轻生的念头。”张子玉看着远方幽幽讲道,眼角悄然噬满了泪水。后来,张子玉为了帮助妻子从悲痛和绝望中走出来,开始请教专家,学习心理学知识,用深情真爱重新唤起妻子对家庭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希望。

  之后的日子里,性格坚韧的张子玉通过努力打拼,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为了让妻子不再抑郁,他经常带着妻子外出旅游,与朋友们交流,参加公司里的各种活动,帮助爱妻重拾自信,走出阴霾。他的理解、尊重、关心和支持,成为支撑妻子生活下去的动力。有了张子玉无微不至的陪伴照料,妻子心境逐渐好起来。在张子玉的支持和鼓动下,妻子参加了吕梁老年大学音乐班,2012年,她同吕梁中老年演唱团的队员们一起赴美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并获得了银奖。原来那个笑声爽朗的王爱林终于回来了。

848.jpg

  汗水浇灌 迎来今天的桃李满堂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子玉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开启了一项伟大的事业。2006年夏日的一天,王爱林听说有个叫贺海梁的学生,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但因父亲早故,母亲改嫁,家庭贫困,一直靠爷爷捡破烂维持生活,于是懂事的孩子藏起了录取通知书,准备放弃学业,早点挣钱养活爷爷。心地善良的王爱林得知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跟张子玉提出要资助这个孩子上学,不能让孩子断送了大好前途。张子玉听后非常认同妻子的想法,当即陪同她一起上门走访。他拉着家长的手说:“孩子四年的学费,我们全包了!”就从这一年开始,张子玉夫妇实施的资助贫困大学生工程启动了。

  17年来,张子玉资助441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目前已有3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有的还读研、读博,参与了“天眼”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的则成为党政机关干部,更有不少人进入华为、中兴等全球知名企业。重要的是,他以教育帮扶切断了200多个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真正实现了扶困助学、改善民生,教育引导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海梁是我帮助的第一位学生,对我来说也有特别的意义。大学毕业后,这孩子又不负众望被保送了北邮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工作。2015年秋季,在我捐赠第十批贫困学生时,海梁也捐款加入了这项爱心行动,助力学弟学妹完成学业,这让我更义无反顾地决定继续帮助这些善良的孩子。”张子玉眼里充满了光。

  满堂学子遍天下,伏枥仍存万里心。性格质朴的张子玉,说不出漂亮的话,却干出了动人的事。眼角的皱纹里有沧桑的痕迹,但就是表达不出来的那个词,让他挺成了一杆旗,壮志未酬,让他一直奔跑在为善的路上。

  张子玉还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全国社会扶贫先进个人”“山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2013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他笑着说:“责任让我不能停下脚步,看着孩子们满怀期待地眼神,心中就充满了力量。”本报记者 王小静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