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文章详情
【援“沪”纪实】国药同煤总医院:一张与张文宏教授合影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6-03      

  从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以来,时至今日已三年有余。从援鄂之路到援沪之路,又有多少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舍小家为大家冲在了抗疫的一线。2022年3月,上海疫情爆发,牵动着成千上万人民的心,我也在4月26日,有幸成为援沪医疗队中的一份子。

  从 4 月 26 日到 5 月 26 日,来到上海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这一个月过的既快又漫长,过的快是因为援沪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离回家的步伐又近了一步;过的漫长是因为这一个月以来每天的点点滴滴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其中有苦有乐、有酸有甜,看到病人一天天康复出院,我感觉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回想起来,这也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吧。

微信图片_20220603211340.jpg

  回顾

  4 月 26 日凌晨零点二十分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贾波,赶快收拾东西,两点在太阳宫 集合”。虽然前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快,瞬间睡意全无,赶快起来洗漱收拾东西,看着熟睡的儿子没忍心将他叫醒,便踏上了征程。凌晨两点,妻子将我送到太阳宫与大部队集合,在太阳宫统一集合时,看见很多一起去支援的小伙伴,市领导为我们送行并叮嘱大家在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我的防护。

  抵达上海时,看着街上空无一人,与我上次来的上海完全不一样,这里长龙一般的晚高峰车流没了,熙熙攘攘的人潮也没了。好在,万家灯火还在。这些灯火中,有多少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又有多少在等着我们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心里的酸楚让我更加坚定,这一行,是对的。

  我们被分到了定点医院——华山医院,我和我们医院的张倩一组,被分到了心内重症监护室,从第一天入舱到最后一天出舱,其中的每一步都非常小心,每天入舱前都要互相检查好,不能有半点儿疏忽。防护服、鞋套、口罩、帽子、面屏一样都不能少,橡胶手套要戴两层,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好,深怕自己感染以及传染给身边的同事。

  上班之前、下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打开手机,查看当天的核酸报告,每每看到“阴性”两字后,整个人都轻松了。由于担心感染暴露的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我们一般都是下了班回酒店洗漱完再吃饭,队里面每天都会安排同事将饭菜送到各个房间门口。上海饭菜基本上以米饭为主,也许由于长时间吃面食的我吃不惯米饭,结果不到一周便消化不良便秘了,还好有上海宝山区政府给发的方便面、面包、牛奶和水果,我的胃还好受些。

  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我们仿佛装在壳中的机器人,谁叫我一声贾波,我要慢慢转过头来,动作也不敢有太大的幅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刚上班第三天的夜里,我所负责的重症监护室已经住的没有空床,但听说还有一位特别重的患者要转过来。我们深知这些重症病人随时都有病情变化的危险,于是又为这个病人开通了一间重症病房,为了能让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我们迅速的整理好了床位及仪器设备就位,等待着病人的到来,结果病人刚进来就发生了心脏骤停,于是开始了紧急抢救。我的搭档张倩护士听到抢救病人,立马就冲了进来跟着抢救。穿防护服抢救病人,是我未曾有过的经历。连续一个多小时的心肺复苏及给药,汗水早已经浸透了里面的一次性刷手衣,汗水沿着防护服从脸颊流到了鞋里浑然不知,还好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脱离了危险。说实在的,这滋味真不好受。这次的紧急抢救让我认识到原来人的潜力是可以开发的,虽然身体很累,但心里我是欣慰的,因为今天的抢救有山西大同医疗队的同仁们配合默契,团结一致、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从死神手中将生命夺了回来,这就是一个团队的强大。救治成功后的喜悦感油然而生,再苦再累都是开心的。

微信图片_20220603211345.jpg

  这几天上海的气温到了30 多摄氏度,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特别的潮热,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闷得我实在喘不过气来,挑战着生理极限,由于穿着防护服中途不能喝水,也不能进食,更没法上厕所。我学会了像骆驼一样生活,白天不喝水,晚上回到酒店喝下一杯又一杯水。对于有过尿路结石的我来说,又深怕自己旧病复发掉队,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团队。上班前两小时不敢吃喝,但有患者在身边,看着他们病情一天天好转,我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到了下班以后,回到酒店,队友们都忙了一天,各自休息,我尽量不去打扰,这反而是我一天中最孤独的时候。在漫漫长夜里,生出了许多想念,想念我的儿子,想念忙忙碌碌的爱人,想念我的父母,看到朋友圈的火锅烧烤海鲜馋得直流口水,在梦里也时常会梦到香喷喷的大同刀削面。

  在 5 月 9 日成立机械通气小组,卢队长耐心指导,为我们加油打气。每天给一些病人做俯卧位通气,协助他们翻身,以增加动脉氧合,改善通气血流量比例,减轻心脏对下陷肺区的压迫,对病人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张文宏教授虽然每天日理万机,但还是抽出时间下病区指导工作。

  记得那是在五月中旬,我正在病区里查房,有一位病人是重症年迈八十的阿婆,由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肌张力严重增高,左侧肢体活动纳差,经我评估病人属于四级肌张力,翻身比较困难,而且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压疮,在我和病人家属沟通好,讲解了俯卧位通气的重要性,在取得病人的同意后便和小组同事给病人做俯卧位机械通气。我知道俯卧位通气不仅需要很大的体力支持,更多的是一些技巧,怎样能更好的改善肺功能通气,更容易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出来。这不仅需要摆好合适的体位,管路和体位垫的摆放尤其重要。在一切都忙完安顿好病人后,突然间发现张文宏教授不知道什么已经站到了我的身后,看到病人血氧饱和度从93%增加到99%后,眼里流露出满意的笑容,并对我的工作给与肯定和指导,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日子,我也时常会收到国药同煤总医院领导和同事的问候与鼓励。每当太阳升起,我的心里又会充满坚强的力量。我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每一位上海人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当然,我自己也一定要“阴”着回去,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大同。今天早上看到最新的通报,感染人数相较前一天下降不少,离我回去的日子估计也不远了。但只要上海的患者还需要我留在这儿,我就不会走。我相信明天一定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供稿/贾波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