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常说隔行如隔山。王智勇的难能可贵在于,28年矢志不渝、笃行不怠,从军营退役士官到银行基层职员、从“门外汉”到“金融通”,先后担任部门副主任、主任,市分行副行长、行长,直至出任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走出了一条“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的成长之路,干出了退役军人“好样子”。
事非经过不知难,王智勇是如何实现华彩转身的?
6月23日下午,王智勇从基层调研归来,接受了笔者的采访,看到书屋中有不少部队建设方面的书,笔者一下子悟到,答案或许就在这里。交谈中,他深有体会地说:“在银行经营管理中,部队的责任、荣誉、精细、战斗力等治军理念大可借鉴。”
从“门外汉”到“金融通”
干中学学中干,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新时代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王智勇从小受到好家风熏陶,正是这样走过来的。
1965年9月,王智勇出生在山西省曲沃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生活贫困,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幸福和谐。他的父亲是复转军人,退伍回乡后不仅为村里修路、通电忙前忙后,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一声招呼就去帮忙,在村里口碑很好,母亲是勤快朴实的农村妇女,每天料理家务、缝补浆洗、孝老爱亲,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他自幼就养成了善良淳朴、勤奋踏实的性格。
1984年10月,王智勇应征入伍,当过某炮兵部队瞄准手、营部文书,曾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汽车士官大队深造,担任步兵某师任汽车技工训练队教员、代理战勤参谋等职务,多次受到所在部队嘉奖,三次荣获“三等功”,两次提前晋级,退役前为三级军士长(相当于现在的二级军士长)。
1994年10月,王智勇转业到中国银行临汾市分行工作,成为纪检监察室一名普通科员。面对陌生的业务、全新的领域,他以归零的心态、军人的作风,服从领导、团结同事,认真做好业务学习。每天,他上班提前到,下班最后走。时间一长,单位都知道行里来了个手脚勤快、手不释卷,虚心请教、认真好学的年轻人。
2022年2月17日,王智勇在临汾市分行营业部调研反电诈宣传情况
出差回来,别人给孩子买零食,他买的是拼音读物,其时,父女俩各读各的书,互不打扰。业余时间,身边不少同事忙于各种应酬,他却甘当小学生,从最基础的ABC学起,如饥似渴地自学完了银行学校和财大金融系的全部课程,不仅通过在职进修拿到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而且顺利考取了经济师、金融分析师(一级)等资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他在一次协助办案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为此一连20多天没有回家,淋漓展现了军人所具有的吃苦耐劳精神。由于工作成绩优异,在转业1年零4个月后,他被任命为行政科副科长(主持工作),之后一步一个脚印,从临汾分行营业部副主任(主持工作)、营业部主任、人事教育部主任(组织部长)、公司业务部主任,到临汾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党委书记、行长,再到晋中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总能保持奔跑的姿态。
一步一个脚印,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经历都是财富。王智勇军人本色不改,提出“敬业、专业、乐业”和“用心、精心、细心”工作理念,倡导“与时俱进、有令必进、知难而进、携手共进”……每每为所在单位打上深深的军营烙印。
理论指导实践。王智勇每到一个新的单位、走上一个新的岗位,总是保持着勇创一流的拼搏姿态,也总能够创新做法、创优方案,这得益于他理论功底扎实、理念观念与时俱进,且特别善于用自己在部队掌握的方式方法,强班子、带队伍,关心下属、凝聚力量。
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行政科,他全面创优服务,坚持少花钱、多办事,货比三家、服务上门,从原来的各网点登门领取办公用品,变为送货到网点,服务热情周到、又快又准。
2022年2月21日,王智勇在吕梁市分行安防监控中心调研
身在金融,学用军营。在营业部,他像在部队带兵那样抓晨训、练基础,让柜组长轮流担任晨训轮值员。在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的基础上,他还创新推出员工柜组双百分量化考核,打造出了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团队。
他在公司业务部响亮提出“市场就是办公桌,业绩才是试金石”,带着部门员工跑厂矿、进企业,全方位、近距离了解客户金融需求,第一时间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并把员工个人收入与各项指标完成捆在一起,实施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先行先试,应变克难。担任二级分行行长后,他在辖内大力推进网点转型工作,临汾市分行成为标杆单位,为其他二级分支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晋中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受到了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上级行的积极评价。
不拘一格降人才。担任省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期间,他积极当好党委选用干部、加强组织建设的参谋助手,从优化“选、用、育、考、留”入手,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和廉洁关,开展“千人工程”人才培养和优秀人才挂职锻炼,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在做好其他人才选用的同时,他还注重培养使用退役军人,一批表现优秀的退役军人得到提拔使用;创新开展案例教学,成为系统内案例工作标杆行之一,这一系列措施为推动山西中行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看望军休老干部
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创新举措,助企纾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企业之忧。在临汾分行抓业务转型,王智勇要求大家走出柜台、走出厅堂、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到客户中去,不仅全行经营理念为之一新,而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09年,为帮助当地一家龙头煤焦企业完成重组整合,他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授信方案,以创新举措落实《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等政策制度要求,推动发放并购贷款8亿元,这在当时为全省首笔,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成为业内标杆,既大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又防范了授信风险,受到当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王智勇上任省分行副行长后,带头履职尽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总行党委“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有关决策部署,大力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力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业务发展、安全生产三项工作,在全省金融行业首家开发了“智慧消防”系统,实现了全辖消防预警联网,消防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仅2021年,他就指导信息科技部门开发投产了30余个平台化场景项目,涵盖了民生领域的公积金、代缴费、社保、教育等场景,同时强化大数据运用和共享,持续提升数据价值创造能力,充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金融需求,被评为山西金融机构科技工作优秀单位。
守好客户“钱袋子”,守牢本质安全生命线。他多措并举狠抓安全保卫工作,持续推动“平安中行”建设和“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全员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被评为“太原市2021年度警银协作联合反诈先进单位”、中国银行系统内“优秀安保集体”等称号,在2021年度银行业第七轮安全评估中四大行排名第一,并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先进单位”。
代表爱国拥军促进会向拥军模范单位发奖
有情怀有担当,恪尽职守奋发有为
金融工作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王智勇分管安保、总务、工会、信息科技、信访维稳等工作,协管组织人事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恪尽职守、亲力亲为。就在笔者采访前,他刚刚用两天时间走了两个地市、6个支行,今年已去过所有的市分行以及全辖近五分之一的网点。他说:“采取四不两直检查指导工作,既能减轻基层负担,又能了解实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干部实事求是工作作风的养成。”
是“给我上”还是“跟我上”,一字之差见作风,效果大不一样。疫情防控中,王智勇以上率下,身先士卒,从机关大楼、营业网点,到员工宿舍、地下车库……都有他忙碌的身影。在防疫调度会上,他用《民兵之歌》里的一句歌词勉励大家:“保卫,我们是战斗队;建设,我们是排头兵。”
2022年2月17日,王智勇在运城市分行营业部慰问一线员工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王智勇信奉“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喜欢开座谈会,和大家聊工作、拉家常,访民意、惠民智。他常说,教育员工以行为家,首先要把员工当家人。大家吃的好不好,心情舒畅不舒畅,员工成长成才有没有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他都要问、更会管,总是放在心上。
好家风奠定好人生。王智勇常挂在嘴上的“喝凉水,使脏钱,早晚是害”这句话,就是从母亲那里得来,被他视为警言戒律。他公道正派、勤勉务实,酷爱读书、生活情趣健康,对子女、身边人要求很严,是大家对他的共同印象。
千千万万家庭好,我们的国家才会好。单位把2022年确定为“家风建设年”,在开展了“以好家风带动好作风、以好家教成就好人生”系列活动中,王智勇多次把自己摆进去、现身说教,还给大家剖析警示案例,教育引导清正为官、廉洁从政、清白做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出任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后,王智勇积极出谋划策、献计出力,想方设法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千方百计打通社会化拥军服务“最后一米”。在单位,他组织指导创建了退役军人服务站,向分行党委建言献策,提高退役军人入行薪酬标准,在单位内牵头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应急救援队),建立了行内近500名退役军人座谈交流、困难帮扶等常态化机制,引导调动退役军人发挥更大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王智勇先后荣获中行系统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中银卓越员工”等称号,有力标注了他从退役士官向银行高管华彩转身的坚实脚步。
改变的是身份和环境,不变的是忠诚于党、坚持原则、攻坚克难、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王智勇兢兢业业、勇于奉献的干劲一直都在,也在持续影响和带动着身边人。他表示,改革发展的任务那么多,唯有勇挑重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原题为《中行山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智勇一一干出退役军人"好样子”》)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