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8月5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三墩小学校长姚建光荣上榜,获评全国“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姚建今年4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在这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方圆几十公里内仅有的村级寄宿制小学里,和妻子共同教学,已经坚守22年。
让青春为家乡的孩子们付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姚建和妻子无怨无悔。他欣慰的是,这所小学里走出了多名大学生,甚至还有两名博士。
以校为家挥洒青春年华
姚建是新荣区人,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先在新荣区郭家窑乡二道沟村担任教师,2000年被调到花园屯镇三墩村小学任教,爱人马丽荣夫唱妇随跟他一起到了三墩村。当时的三墩小学缺老师,马丽荣便开始帮忙代课。2004年,姚建担任学校校长,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学校几乎成了他们的家。由于村里的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2012年以后,学校实行了寄宿制,姚建和马丽荣一边教孩子们读书,一边像父母一样照料孩子们的生活,既当老师,又当采购员、炊事员、勤杂工……
每天早上6时,马丽荣就起床给学生们做饭,姚建则打理日常生活。每天晚上,姚建等孩子们都熄灯休息了,还要挨个儿查看一遍宿舍才放心。
坚守孕育出变化,在姚建的辛勤耕耘下,三墩小学慢慢地热闹了起来,学生们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了,年年“六一”都能排练出优秀的节目,尤其是唱歌、竖笛更成为三墩小学的传统表演项目。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成绩也日益提高了。
由于学校越办越好,周围村里的孩子也慕名而来,需要住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姚建和妻子临时用木板搭建床铺不够用,上级部门对三墩小学进行了扩建,三墩小学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寄宿制学校。
践诺为本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想正人,必先正己,姚建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课上课下的点点滴滴都凝聚着他对学生的关爱。学校有一对兄妹,母亲身患乳腺癌多年,家里为了给母亲看病欠了许多外债,生活十分困难。姚建对这对兄妹十分关注,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他们很多帮助,还经常给他们买文具和衣服,并把他们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学校因此给他们减免了相关费用,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困难,避免了他们因贫困而辍学。
在姚建看来,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职责。现在学校里只剩十几个孩子,他定了规矩:大孩子帮助小孩子打水、打饭、穿衣、收拾床铺。
20多年来,姚建和妻子坚守在三墩村,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马丽荣呢喃,她也埋怨过丈夫,但是回头一看,这20多年挺值的,学生们很有出息,也会经常回来看望他们。
姚建非常感激地说:“我很感谢我的妻子,她从始至终默默支持着我的工作。”提到女儿,夫妻俩总觉得很亏欠。女儿从小聪明伶俐,但她5岁那年却发生一起意外,让夫妻俩至今难以释怀。当时,学校有一名学生发高烧,其家长在外地工作,姚建和妻子主动照顾起了这名学生。这时,5岁的女儿喊妈妈:“我渴了,我要喝水!”因忙于照顾生病学生,姚建和妻子没有看到女儿已走到灶台旁将手伸进装有开水的锅里。直到听见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他飞速冲过去……至今,女儿的手上留有无法医治的伤疤,也在他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他把对女儿的遗憾化为工作上的动力,更加细致地照顾每一名学生,将三尺讲台作为心中的圣地,下定决心用一截粉笔绘出孩子们未来的宏伟蓝图。
在姚建和马丽荣心中,当老师更多的是一份责任。“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求学归来后,反哺家乡,教书育人,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乡村,走得更远。”姚建说。马丽荣说:“20多年了,我对学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感觉这里就是我们另外的一个家。”
姚建经常说,三墩小学在他心中是一个孩子,值得他用生命呵护,他点燃的是山区孩子心中的希望和梦想。每当身心俱疲时,他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张张渴望走出乡村的脸,正是这些动力让他永远爱着这份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刘俊卿 张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