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今年57岁的王天翔,是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的经理,2016年至今,他带领团队攻克“手撕钢”研发难题,从0.02毫米再到0.015毫米,公司一举成为全球唯一可批量生产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箔材的企业。
身陷困境
“手撕钢”厚度只有A4纸的四分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计算机等高精尖端设备制造行业。由于“手撕钢”的生产工艺控制难度大、产品质量要求高,其核心技术被少数国家掌握,我国对“手撕钢”的需求量占全球市场的80%,但很长时间完全依赖进口。
2016年,太钢集团选派王天翔来到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攻克“卡脖子”技术。
然而,想要闯出一片天地谈何容易?公司相关负责人樊中业说,当时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是0.05毫米不锈钢材料,其在市场上并无特别竞争力。此外,从职工自身来说,收入比集团的平均工资低20%,大家都感觉“抬不起头来”,士气普遍低落。
研发成功
立志带领团队搞研发的王天翔,就像一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钢铁侠”。他到公司后,立即带领研发团队,瞄准高端市场需求,改善产品结构,布局实施差异化产品战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人优我特”,实现换道超车。
企业第二个月就扭亏为盈,这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干劲。此后,他带领大家向0.02毫米以下的“手撕钢”发起冲击。
对于王天翔和他的研发团队的成员来说,“手撕钢”研发远比预计的要困难。轧制“手撕钢”好比把厚厚的一团面,擀成薄薄的一张饼。擀面只需要一根擀面杖,而要把普通钢材“擀”薄,需要20根轧辊。“0.8毫米厚度的普通钢材,每往薄轧一次,轧辊就要重新配比一次,这其中的排列组合有上万种,加上锥度、凸度等变量因素,需要从上万种辊系的配比中不断摸索。”
两年的研发过程中,平均两天就要面对一次失败的实验,研发团队自信心受挫,有人坦言浪费了时间。王天翔开解大家:“怎么没有收获,咱们记录相关数据的将近1米的笔记本,就是最好的收获。没有失败,何谈成功?”
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经历了700多次失败,穿越黑暗,王天翔带领他的团队,终于一步步把“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手撕钢”在2018年初实现优质量产。
力求突破
王天翔坚信,企业要长远发展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瞄准高精尖特,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这几年,他一直专注力于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例如,氢能源汽车电池属于清洁型能源领域,是国际汽车行业大势所趋。
攻关氢能源电池双极板材料,他带领团队说干就干,张力、速度、温度,每一项因素都要严格把控,不容许有丝毫偏差。
一次次的失败,有团队成员又打起了“退堂鼓”。每到这时,王天翔总会鼓励大家:“我们已经找出这么多问题来,解决一个就少一个,再坚持一下。”他的鼓励给了大家极大的信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目前该项目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生产工艺,今年6月成功实现自主研发。
“研发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放弃。”王天翔表示,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自己会一直在路上。
永不懈怠、永不放弃。敬业奉献、深耕研发。今年上半年,王天翔上榜“太原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