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文章详情
晋城市劳动模范杨全河:担当作为好干部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5-01-10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张庄村坐落在玉常山下的一片沟谷里,贯穿县城东南部的阳东线穿村而过。一座座残存的古建,飞檐斗拱,似乎在述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村里的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管理缺位,人心涣散。村民吃水遇到困难,环境卫生无人打扫,街巷、道路垃圾遍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2023年9月,白桑镇党委成立了工作组,由长征村原党支部书记杨全河到张庄村主持工作。

640.jpg

勤政为民 带领群众走出困境

  杨全河从1997年开始担任长征村的主干,任职近30年,多次获得“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城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常常能以令人信服的行动和举措,应对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同在这一片土地上,有着相似的自然条件和民风民情,杨全河对张庄村的情况也比较了解。早在2020年的时候,县里的集中供热工程延伸到了白桑,张庄的供热工程也启动了。但是由于复杂的原因,工程开始不久就进行不下去了,供热工程的安装费用问题、邻里之间的管路布置问题,一时出现了很多的冲突和矛盾,无法化解。无奈之下,时任村干部来到了长征村,邀请杨全河出面相帮,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正是在杨全河的操持下,张庄村的供暖工程冲破道道障碍,顺利完成。当热乎乎的暖气给家家户户带来春天般温暖的时候,张庄村的老百姓记住了杨全河这个名字。也正是这个“前奏“,在张庄村陷入困境时,杨全河再度被邀请出山。

  水网改造,改出幸福感。张庄村的供水管道由于年久老化,多处出现堵塞或断裂,严重影响村民吃水。本来早该解决了,只因村里资金缺乏,一直未能得到修复,成为群众口中最大的诟病。杨全河来到张庄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吃水问题,进行水网改造。从镇里县里的水利部门,再到县慈善总会,他利用一切关系,苦口婆心地反映着张庄老百姓骑着摩托拉着塑料桶到外村拉水的艰难处境,诉说着一个党员干部的强烈心愿,争取得到支持。之后,他又在村里召开大会,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捐款捐物,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修复改造水网工程。“吃水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存和生命的安全健康,再也不能拖了,能快一天就要争取快一天,即使磨破嘴、跑断腿,也要把这件事办成!”一个外村来的干部急迫的心情和迫不及待的呼唤,让所有的村民为之动容。不管是党员干部、在外工作人员,还是普通百姓,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当即捐款十几万元。就这样,杨全河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在村里拿不出一分钱的情况下,筹集资金60多万元。快过年的时候,老百姓望眼欲穿的供水工程终于完工了,当清粼粼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时,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们流下激动的泪水。

  环境整治,点亮新农村。杨全河带领群众乘势而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好家园。投资20万余元,进行广场及主街道改造。经过平整土地、硬化处理、墙体改造,曾经的“疙瘩地”,变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好场地。村委大院的杂草得到了清除,地面进行了硬化,粉刷后的白墙上书写着醒目的标语。村头、路边乱堆乱建的临时建筑、杂物被清除了,垃圾、杂草被清理一空,损坏的路面得到修复,沿线的建筑墙体也进行了粉刷,曾经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文化下乡,温暖百姓心。张庄村20年来从未唱过一场戏。这在杨全河看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群众的生活不仅要有物质保障,还要有文化的滋养。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沟通,请来了县人民剧团,在鲜花盛开的五月,为张庄献上一场“文化盛宴”,张庄人像过年一样,欢欢喜喜地热闹了几天。2024年的重阳节,杨全河在张庄村里摆了24桌的“八顶八”,并请来了乡间文艺团体演出助兴,让全村的老年人过了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张灯结彩 小乡村燃起幸福热浪

  春节快要到了,张庄村的街道、广场上开始张灯结彩,布置灯展。围聚在这里观看的村民们东看看、西瞅瞅,高兴得合不拢嘴。“咱村也要办灯展了,今年可要过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年了!”“多亏有了杨书记啊,都是杨书记给咱们带来的福气!”“杨书记是外村来的干部,能这么用心下劲地为咱村工作、办事,带来这么大的变化,真是我们村里的白求恩啊!”七嘴八舌的议论声、赞叹声,汇成了一片欢声笑语,使寒冬中的小山村涌起了幸福的热浪。

  在杨全河的精心治理下,张庄走出了困境,一天天变得好起来、美起来。而他则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悉心呵护着这里的一砖一瓦。每天早上,当杨全河开着那辆小电车来到张庄后,他就会拿起笤帚,弯着腰,把300多米长的街道、广场以及村委大院打扫一遍。隔一段时间,还会亲自动手把村委会大院里的玻璃窗户擦的干干净净。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逢人就夸杨书记是一个有本事、会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党员、好干部!

不忘初心 践行无悔担当

  “一个外村人,64岁了,心脏还装过支架,为何还能这样为改变一个村的面貌而殚精竭虑,无私奉献呢?对于你的行动,家里人支持吗?”当众人提出这个疑问时,杨全河的脸上显得很平静,微笑着说:“干了几十年工作了,早就习以为常了。在农村,如果连群众的这些民生问题都解决不了,党员干部就太不称职了,这怎么看得下去呢?我的家人对我的工作方式也习惯了,一向都是很支持的。既然组织上把咱派到了这里,就要给组织争气、增光,决不能丢脸。”

  质朴的话语,体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一个基层干部的责任、情怀。他用自己的行动,把党的光辉形象刻印在农村大地上,闪耀在老百姓的心中!

  (供稿:白桑镇张庄村)

责任编辑:文明山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