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善上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善上记 >> 文章详情
科创比赛如何领航少年“科创梦”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间:2021-11-04      阅读数:728
中国教育报

14_633000-1_b_副本.jpg

河南省夏邑拔萃双语学校学生在体验机器人

  近日,“儿子科创比赛获奖发明和父亲研究所成果高度相似”一事引发社会关注。

  近年来,有不少科研“神童”因在各类科创比赛中陷入争议,引发关注。“中小学生就能做出硕博水平的科研成果?”“中学生能拿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作品?”这些质疑不仅给青少年科创比赛投下了阴影,还提出了更多疑问:青少年科创比赛是“门槛更低”的升学捷径?什么才是好的青少年科创作品?科创比赛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青少年科创比赛热度走高

  近年来,随着科创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青少年科创比赛热度也逐渐走高。

  与强调学科知识深度的学科竞赛等不同,科创比赛项目似乎更加“五花八门”,开放且热闹。这意味着青少年科创比赛的门槛低吗?

  “相比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竞赛,青少年科创比赛确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表示,科创比赛通常是面向现实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比赛内容决定了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掌握跨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钟柏昌看来,相比具有标准答案和参考书目的学科竞赛,科创比赛的考查边界更加模糊,解决问题的思维起点和方案也更为多元。而从评价方式来看,科创比赛更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一般采用作品评价的方式,因而标准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例,比赛要求学生的参赛作品,要么是符合选题专业性较强的作品,要么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评审标准则重点考查参赛学生的科研潜质和创新素养。

  记者梳理材料发现,2013年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类竞赛是高考加分项目,有些比赛的获奖者还可借此获得直接保送资格。随着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文件出台和考试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科技类竞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已逐步与高考升学“脱钩”。不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力说明,相关科创比赛奖项仍被视为学生简历中的“闪光点”,能为孩子考学升学提供助力。

好的青创作品是什么样

  去年,深圳市翠园中学的“防烫伤智能安全餐具”科创项目,闯进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高中生萌芽赛道“创新潜力奖”。

  这项科创项目最初的缘起是,学生在学校公益活动中发现,敬老院中的失能老人容易被食物烫伤。从这个小切口出发,学生们尝试结合所学解决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徐宁曾是萌芽赛道的评委,在他看来,与大学生科创项目不同,“中学生的科创活动应该基于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宜拔苗助长地做需要大学知识才能开展的项目,运用中学知识开展的探索活动更有意义”。

  最近几年,翠园中学相继推荐了“具有飞行搜索能力的智能救生圈”,聚焦深圳雨水多、排洪难问题的“超能井盖”等项目参加比赛。在校长韩冬青看来,是否具有原创性,是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匹配,是衡量青少年科创作品的关键。

  “对于高中生而言,有一些‘金点子’就够了。完整地解决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高中生没有必要做这样的高投入。”徐宁表示,“有了创新思维后,‘做出来’其实就不是很大的问题了。”

  “我们也认为,比起作品的完整性和‘高大上’,科创项目是不是学生原创,有没有从实际生活出发的思考、观察和想法更重要。”韩冬青介绍,为了避免学生科创作品变成侧重展示和呈现的“手工活”,学校通过校内外合作,邀请专业的科技公司把学生的创意落地实现。

  “我们总是告诉学生,只要你敢想,就有人能帮你制造出来。关键是你有没有创新思维和想法。”韩冬青说。

科创比赛如何引领科创教育

  随着越来越多的硕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韩冬青也注意到,存在个别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包装成学生作品参加比赛的现象。

  成人的科研成果“下沉”到中小学科创竞赛场,就出现了“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国家科研成果转身变为中学生科技竞赛作品”等乱象。

  “这些‘代工’和‘背书’现象,显然背离了青少年科创比赛的初衷。”钟柏昌表示,青少年科创比赛最重要的是创意设计,而实现这些创意设计本身可能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知识和技术门槛。“青少年科创比赛应当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青少年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体验运用科技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价值,提高学习和钻研科技的兴趣。”

  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看来,面对“点子型”“突发奇想式”的青少年创新,科创比赛的作用应当是鼓励、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内在兴趣,从而能持续地深入下去,“不应该对青少年科创作品有过高期望,也要避免功利化的比赛导向”。

  “比赛体现的评审取向和结果,不仅影响着人们对青少年科创教育的认识、评价,更牵动着千千万万参与其中的科创少年的‘科创梦’。”在韩冬青看来,科创比赛对科创教育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尤其要注意比赛的公平公正性,关注对青少年的影响。

  当下,一些家长和学校将争取青少年科创比赛名次作为科创教育的“成果”,余胜泉表示,应该正确看待各类科创竞赛,比起选拔少数学生专注于各类比赛,学校更应该将科创教育纳入常规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体验到适宜的科创活动,“不应把科创教育只作为学校品牌运营之道,追求比赛成绩的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霍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