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誉为“宰相村”。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裴氏家族先后涌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各个领域行业的英才达3000余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裴家传承了“三代之法”。在当今社会的诸多层面、领域,裴氏家风都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
明德为根 德行为本
“明德”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裴氏以“明德”为本,认为德行胜于才能,将德行修养作为成才的根基。
清末民初的《河东裴氏家训》告诫读书在于明德立身,要求后人“立志向善,做贤子孙”。从《裴氏世谱》等族谱来看,载入史册的裴氏人物,无不着重体现其德行一面,展现裴氏族人德才相得益彰、以德为本的品质。
人才兴旺乃家族兴旺之根本,家风永续方能人才辈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裴氏教育注重修身立德,这与“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是一致的。
裴晋公祠
求真务实 坚持原则
齐家以善的“惇厚”门风,养成裴氏求真务实、为政布德的作风。唐代成州刺史裴守真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转任宁州刺史时,成州百姓数千人一直把他送出州境。
裴氏以担当国事为荣,面对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的选择,能够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敢于任事、大义凛然。裴距与唐太宗当面争论,魏征赞扬其“求诸古人,殆未之有”。唐中期,淮西藩镇叛乱、民不聊生之时,裴度置个人得失与安危于身外,力排众议,平定叛乱。
求真务实、坚持原则,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方能扎根中国大地,紧密联系群众,立足本职进行创新创造,在奉献社会、造福人民中实现自我价值。坚持原则、坚守真理才能勇于担当、敢于斗争,这既是私德也是公德和大德。
平淮西碑
学习立命 培育人才
裴氏主张学习是安身立命之本,认为“立德立功,谓之不朽”,为人处世要“立身谨厚”,应怀“一技专长,生计无虞”。
“德业并举”让族人在诸多领域都有建树,甚至作出开拓性贡献。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被誉为“中国古代地图学之父”。又如,裴頠著《崇有论》、“史学三裴”青史留名、裴政修《开皇律》且被唐朝运用、裴距撰《西域图记》、裴世清率团访日、裴孝源写下中国首部绘画史学论著《贞观公私画史》、裴耀卿善于整顿漕运……形成了重教务实的家学流派。
裴氏着眼于培养有用之人才,成为一种流传至今的家风。至今,当地还保留一种“挂旗”的风俗:孩子一出生,裴姓村民姥娘舅家就要给孩子挂旗,在大门楼中间挂红绸,上书“济世英才”“国家栋梁”等词语。
廉洁自律 涵养家风
裴家族规有,凡贪腐奸淫、鸡鸣狗盗之辈,生时禁止参与祭祀,死后不能入祠堂。裴氏秉持廉洁自律的美德,因而,青史留名者代不乏人。
曹魏兖州刺史裴潜“胡床挂柱”传为美谈,他遗嘱“俭葬”,墓中仅放置几枚瓦器,与当时盛行的厚葬之风形成对比。裴侠有“独立使君”之誉,当有人问他何故清廉若此,他答道:“清廉是为官之本,勤俭是立身之基。况且我裴氏是大族,世代被人赞誉……我甘守穷困,并非贪慕虚名,而是立志修身明德,担心让祖先蒙受羞辱。若被人耻笑,又何须辩解。”他亲定“凡贪官污吏者,死后禁入祖茔”来警示后人。
南北朝时“史学三裴”以简素之风传家。裴昭明任太守,家境贫寒,反对聚藏。他常对人说:“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
裴氏家规严禁夫人和子女收受任何礼物。裴坦位至宰相,生活素简。儿子娶杨收之女,嫁妆丰厚,裴坦发怒说“殃吾家矣”,并将贵重器物击碎。裴坦被誉为“太平宰相”,而杨收终因贪污而败毁。如今,在裴氏故里可以看到,虽然在此出了众多达官重臣,但没有留下一座豪华的建筑。
家风系着执政廉政之风,继而塑造社会、时代风气;家风系着领导干部作风,拒腐防变先要建设好家风。裴氏家风是传统优良家风的典型代表,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微观、具体而生动的缩影,其修身齐家智慧是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学习、借鉴。
李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