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具体到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沉渣泛起。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随着“网络原住民”00后大学生群体进入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时代,如何创新运用全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身处融媒体建设的大势大潮之中,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强化“资讯—服务融合化”与“舆论—舆情一体化”关键两翼,切实发挥好教育融媒体的育人功能。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协同育人格局。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融媒体中心必须主动承担起“思政育人”“网络育人”的重任,充分利用掌握学校核心信息传播平台和高质量内容资源的优势,坚持以网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打造以微信、微博、抖音为核心的多位一体、联动传播、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努力将抽象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的个体故事,将深奥晦涩的学术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形成全媒体范围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叠加。要构建包括新闻传播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学院、美术学院等人才培养单位在内的联合培养体系,吸纳相关专业教师到融媒体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吸引相关专业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业务培训,为人才培养单位的学科建设提供新闻数据、技术平台、实践案例以及联合科研条件,为有志于从事传媒行业的学生提供业务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训练,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输送后备人才和生力军。
强化资源整合,推进“资讯—服务融合化”。教育融媒体中心不能仅仅满足于新旧媒体平台的简单叠加,还要努力凸显服务属性与服务功能,完成从只做媒体向既做媒体又做服务的转变。要整合与信息传播、师生服务等内容相关的机构职能,借助教育融媒体建设推动校园信息系统的业务共用,打通校内不同信息系统的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进一步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Z世代”高校师生的多样化需求,打造集信息发布、网络思政、在线学习、业务办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移动终端,提供媒体服务、党建服务、公共服务和增值服务等多样化综合服务,使师生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和技术红利。要将校园中无处不在的电子屏、师生日常使用的校园服务终端、面向师生开展服务的应用系统一并纳入全媒体传播体系,在信息资讯中嵌入服务功能,又在服务平台上推送信息资讯,最终实现“资讯—服务融合化”。
完善综合治理,实现“舆论—舆情一体化”。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紧密相关却又不尽相同。牢牢把握住纷繁复杂而又变动不羁的网络舆情,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通过教育融媒体建设引入强大的数据抓取和统计分析能力,对信息传播效果进行精准统计,对受众态度进行及时跟踪,对网络热点进行及时监控,从而在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中赢得主动权。要打破新闻舆论工作和舆情应对工作的界限,在工作平台上实现共用,在监测数据上实现共享,在人员队伍上实现共通,以舆情监测数据指导舆论引导方向,以主流舆论内容对冲舆情信息影响,实现两项工作的合作共赢。要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强化舆情应对手段,及时化解舆情危机,深入了解校情民意,增进师生良性互动,以建设性态度共同破解学校改革发展难题,从根本上净化校园舆论环境,降低重大舆情事件发生概率,从而达到“舆论—舆情一体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打破部门间存在的人员壁垒、数据壁垒、平台壁垒,以全面相融保障教育融媒体建设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高校务必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探索形成有别于主流媒体和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模式,使思政之“气”沁人心脾,使思政之“味”如盐在汤,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新格局提供思想舆论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更多智慧力量。(作者王长华、曹世生,单位系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