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静乐创城着力“实”“合”“勤”“优”“德”“省”—— 凝聚干群合力 六字突出并举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1-24      阅读数:402
《文明山西》周刊

 忻州市静乐县委县政府立足县贫民困实际,充分彰显地域特色,突出自身优势,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突出“实”字,领导带头抓创建,完善机制体制,提高工作效率。调整创建总指挥部,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担任组长,县委常委担任片区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政府常务副县长成立“三人小组”,每周至少2天对各片区、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突出“合”字,全民发动抓创建,凝聚干群合力,倡导文明风尚。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全程宣传”“全员宣传”“全息宣传”,宣传车上街巡回宣传800余次,滚动播放文明创建宣传标语1500条次,开设专栏80余期,实地检查500余次,印制《市民文明手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发放模拟问卷调查表10万余份。推荐评选出全国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乡镇5个、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乡镇31个,县级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166个,十星级文明户6011户,累计表彰各级各类模范412人。

  突出“勤”字,榜样引领抓创建,弘扬奉献精神,倾力服务群众。依托静乐县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优势,在全县12个乡镇、233个村和社区全部建立了实践所站,组建了119支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2.4万余人,坚持每个月开展不少于2次志愿服务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党员干部人人都是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发扬奉献精神,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组织交警、爱心工作站和蓝天救援队志愿者300余人深入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劝阻不文明行为5000余起,口头教育8000余人。

  突出“优”字,做强特色抓创建,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立足县城绿化率高等特点,坚持把优势做得更“优”,把特色做得更“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全过程,覆盖全县所有公园绿地、公共场所3720处、21132条,真正做到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在绿地旁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公路沿线村庄绘制文化墙1200余幅,将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内容展现其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乡大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30余村次,表彰奖励“孝老爱亲模范”“立志脱贫模范”,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突出“德”字,文化育人抓创建,加强道德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利用高君宇纪念馆、百团大战首战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道德品质。发挥文旅部定点扶持、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优势,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剪纸,组建了教师合唱团、童声合唱团。创作《园林工人之歌》《鹅城美容师》等原创歌曲,教育广大市民珍惜劳动成果,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文明先进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4所,“县级文明校园”9所。

  突出“省”字,科学节俭抓创建,注重资金效益,筑牢文明之基。始终立足“花小钱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2019年投入524万元,2020年投入1228.44万元,2021年投入1568.37万元,全部投入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文明氛围营造等方面,全面解决了路面破损、苗木缺失、工地围挡、街路照明等公共设施短板问题,对广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市政设施进行升级完善,确保提升创建标准。

刘成亮 马文娟

责任编辑:文明山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