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沃野新风——阳泉郊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试点工作纪实
文章来源:阳泉日报     时间:2022-01-26      阅读数:728
阳泉日报

    阳泉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设8个实践所、127个实践站,实现全区三级机构全覆盖;拓展建设10个实践基地,整合三级阵地资源409个;注册380余支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储备志愿者1.5万人,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次……自2019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以来,郊区围绕“建设城郊型新时代文明实践样板区”目标,通过规范化建设、多领域联动、项目化实施、社会化动员以及志愿者礼遇等措施,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教育时代新人担当发展重任、激励推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群众所想所盼有呼有应……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进,各种资源在整合中释放出更大的力量,大到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小到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社保认证服务,一件件好事实事让百姓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宣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郊区牢牢把握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全区三级理论宣讲志愿队伍作用,针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两个不同群体,通过基层小微课堂、百姓讲政策和“学习强国”APP平台学习答题等多种形式,理论宣讲覆盖面逐渐扩大、影响力明显提高。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郊区举办了“学党史、守初心”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市区党代会等专题宣讲2120场次,受众8.5万余人次。他们还深入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用好身边“活教材”,南沟狼峪抗战遗址、桃林沟乡村故事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承接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场教学。大型情景党课迓鼓剧《范子侠》成为“线上”原创视听课。固庄村的“板凳宣讲会”、汉河沟村的车间“班前会”宣讲,桃林沟村的“实践宣讲课堂”,把党的理论政策转化成“郊区话版本”,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郊区还组建了“特色宣讲团”,开展广覆盖、分众式的党史宣传宣讲,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党员一帮一”老少党员互学互助,“青少年党史宣讲”赓续红色血脉,“老兵故事宣讲”厚植爱国情怀,“老党员一线宣讲”以情融入群众,“选调之声”温暖电波把党的声音传万家;“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讲党史故事比赛掀起了青少年学党史热潮。

  “党员示范”和“典型示范”是郊区推进“双示范一实践”中打造的两个品牌,有效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全区共推选党员示范户3256户、“十星级文明标兵户”386户,评选出31名“郊区好人”、60名区级“新时代好少年”。一批群众身边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从郊区脱颖而出:创业青年王雪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3人获得市级以上道德模范称号,10人荣获市级以上“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整合利用资源,群众所想所盼有呼有应

  “郊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意识形态监督检查和各类文明创建,工作合力得到进一步凝聚。”这是许多郊区干部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的感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一步完善了队伍管理、平台建设、活动开展、嘉许激励以及志愿项目效果评估等各项制度,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五大平台”的具体职责进一步明确,年均开展活动不少于12次。

  为了整合优化志愿服务队伍,郊区组建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法律服务、教育关爱、科学普及、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融媒体数据可视化指挥平台和文明实践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构成“中心指挥部”,为群众提供完整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晒单”服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志愿活动管理,将“线下”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转移到“线上”。整合基层便民服务大厅、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平台资源,建立了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库。郊区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好人广场”“幸福广场”“德治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阵地,拓展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星级景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客运总站、医院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构建文明实践服务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郊区突出“永远跟党走”主题,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架构的组织优势、资源整合的阵地优势以及党员志愿者的队伍优势,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目前,区级46项重点民生项目完成年度既定目标,乡镇一级完成125件,村(社)共开展办实事活动1547次。郊区人社、民政、卫体、医保等涉民职能部门着力从提升服务能力、强化便民措施方面着手,联动做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共办结1320件。

有规矩有特色,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发布《2021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建立郊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库,在全区开展志愿项目“领题行动”,鼓励单位、企业、团体领题实施……自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以来,郊区的志愿服务逐步从“单一活动”向“特色项目”转变。

  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专项经费的使用向基层倾斜,在志愿者保障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支持“春晖”志愿者协会、“爱心联盟”残疾人志愿服务队、上白泉村鼓乐队、小西庄戏曲演出队等民间队伍发展;扶持村(社)建设爱心超市(道德银行)23个,并制定了《郊区“爱心超市”(道德银行)建设管理制度》,通过表彰和激励引导群众从以往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郊区还突出城郊特色,建设了“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社会治理”综合体,通过村社站点联盟、“工会爱心驿站”打造基层微型“红细胞”服务站点,构建一站多点阵地体系。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对困境儿童、退役老兵、“爱心超市”建设等进行摸底,掌握群体差异和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层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定期走访群众,了解群众对文明实践的需求和反馈,着力培养“常驻”群众身边的志愿者,“孵化”百姓期待的志愿项目。

  郊区制定出台《星级志愿者评定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志愿服务积分管理系统,开展首次“星级志愿者”评定,认定“星级志愿者”691人,推动“人人公益”成为新风尚。全区以党员干部、群众社团、行业党建联盟、自媒体人、大学生等为志愿者主体,以特色项目为带动,实现惠民为民志愿服务向规范化发展。

  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以来,各类志愿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在郊区出现:“青春实践 志愿先行”大学生项目共开展3期,8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活动;“阳光自护”青少年关爱项目首批服务22名贫困儿童,集中活动6次、“一对一”服务30余次,持续关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和成长;“艺动新风尚”公益文艺演出7场;“书·蕾”文化讲堂开讲18场,服务760人次;“七彩珍宝园”群众社团走进敬老院,为老人带去温暖;“巧娘”孙玉英带动妇女刺绣增收致富;“传统文化进校园”志愿项目服务28课时,入选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育苗行动”项目名单;结合“我们的节日”,郊区各实践所站和志愿服务队开展困难家庭慰问、义诊、书写春联等志愿服务。

  通过讲“大白话”让党的理论通俗化,通过解“民生题”让惠民政策普及化,通过树“身边人”让主流价值形象化,通过唱“地方戏”让文化生活多样化,通过扬“时代风”让移风易俗常态化……时代新风吹拂在郊区的大地上。

  任继萍 孙瑞芳

责任编辑:常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