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大同多措并举打造“信用大同”文明名片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8-27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2022年是大同市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开局年,大同市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夯实该市创建 “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基础工作,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努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在共同打造文明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诚信社会、信用大同。

bmA3-hpevhck9076278.png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今年3月下旬以来,大同市举办了多场不同形式的信用宣传活动。期间,宣传人员深入街道社区、政府机关、厂矿等场所,采取电子屏展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分享真实案例等方式,把“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根植在广大群众心中,还充分利用 “信用大同”微信公众平台和门户网站,扩大宣传活动覆盖面,对诚信经商、守法经营等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全社会信用理念。

  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还联合大同市发改委、市委宣传部全面开展农村诚信文化教育工作,在云州区坊城新村建立农村诚信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有效发挥示范基地标杆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征信知识、诚信教育的宣传普及力度。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只要‘诚实守信’就可以贷出‘真金白银’了。大伙再也不用为没钱发展生产、创业缺少启动资金犯愁了!”8月1日,广灵县黄小米信用试验区的农民王柱高兴地说。

  2022年以来,大同市发改委、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着力打造“三黄一红”(云州区黄花、浑源县黄芪、广灵县黄小米、阳高县西红柿)信用试验区,持续发挥“黄花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领示范效应,带动浑源县、广灵县、阳高县探索黄芪、黄小米、西红柿信用金融产业链,形成了“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同时,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多措并举加强信用培育,给予信用户、信用村等信用主体信贷提额降息、免担保的激励政策,并把有负面记录的人员列入黑名单。该行还常态化、长效化打击“征信修复”乱象,引导农村居民依法理性维权。

  截至7月底,“三黄一红”信用试验区累计评定信用户7.18万户、信用村548个、信用商圈7个、农村信用企业71个,累计授信额度28.29亿元,投放信用贷款4.13万笔,金额达15.73亿元。

召开“信用+医疗”座谈会

  为落实《京津冀(晋)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2020-2024年)》,在京津冀(晋)协同推进“信用+医疗”惠民应用,为四地守信市民提供“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便民服务,8月4日,大同市发改委召开大同市“信用+医疗”工作座谈会。

  会上,信用服务机构解读北京市“信用+医疗”惠民应用工作开展情况,传授先进经验做法,并重点围绕“信用+医疗”模式、系统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同时,大同市发改委会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组建“信用+医疗”协同推进工作小组,全面统筹“信用+医疗”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日前,大同市开展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乡村振兴失信问题、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问题、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等10类问题集中进行治理,助力大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常雅丽

责任编辑: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