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大力发掘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选树诚信典型,举办群众性诚信宣传教育等活动;推动创作中华传统诚信文化与时代价值观相融合的文艺作品、公益广告,开设网络诚信专题,大力褒扬诚信行为;推进各县区企业在全国“信易贷”平台注册,实现注册企业数占辖区内企业总数95%以上……
2022年是大同市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开局年,大同市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夯实该市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基础工作,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努力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同时,大力打造“信用大同”名片。
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6月18日上午,大同市信用协会协助大同市发改委举行“发挥信用力量 打造诚信大同”信用主题宣传活动。在星茂汇商场,以信用进商场为主题,主动向路人及商场内商户进行宣传失信对个人及企业的危害以及失信后信用修复的渠道。
3月下旬以来,大同市举办了多场不同形式的信用宣传活动。期间,宣传人员深入街道社区、政府机关、厂矿等场所,采取电子屏展示、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分享真实案例等方式,把“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根植在广大群众心中,还充分利用“信用大同”微信公众平台和门户网站,扩大宣传活动覆盖面,对诚信经商、守法经营等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增强全社会信用理念。
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还联合大同市发改委、市委宣传部全面开展农村诚信文化教育工作,在云州区坊城新村建立农村诚信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有效发挥示范基地标杆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征信知识、诚信教育的宣传普及力度。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只要‘诚实守信’就可以贷出‘真金白银’了。大伙再也不用为没钱发展生产、创业缺少启动资金犯愁了!”8月1日,广灵县黄小米信用试验区的农民王柱高兴地说。
2022年以来,大同市发改委、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着力打造“三黄一红”(云州区黄花、浑源县黄芪、广灵县黄小米、阳高县西红柿)信用试验区,持续发挥“黄花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引领示范效应,带动浑源县、广灵县、阳高县探索黄芪、黄小米、西红柿信用金融产业链,形成了“以信获贷、以贷促信”的良性循环。同时,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多措并举加强信用培育,给予信用户、信用村等信用主体信贷提额降息、免担保的激励政策,把有负面记录的人员列入黑名单。该行还常态化、长效化打击“征信修复”乱象,引导农村居民依法理性维权。截至7月底,“三黄一红”信用试验区累计评定信用户7.18万户、信用村548个、信用商圈7个、农村信用企业71个,累计授信额度28.29亿元,投放信用贷款4.13万笔,金额达15.73亿元。
召开“信用+医疗”座谈会
为落实《京津冀(晋)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2020-2024年)》,在京津冀(晋)协同推进“信用+医疗”惠民应用,为四地守信市民提供“先看病后付费免排队”便民服务,8月4日,大同市发改委召开大同市“信用+医疗”工作座谈会。
会上,信用服务机构解读北京市“信用+医疗”惠民应用工作开展情况,传授先进经验做法,并重点围绕“信用+医疗”模式、系统对接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另外,大同市发改委会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组建“信用+医疗”协同推进工作小组,全面统筹“信用+医疗”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日前,大同市开展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问题、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乡村振兴失信问题、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领域失信问题、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问题、金融领域失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问题等10类问题集中进行治理。
(常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