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近年来,高平市公安局南城派出所党支部针对辖区警情多、纠纷警情占比高、矛盾纠纷化解难等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以该局党委提出的“做实警网融合,夯实基层基础”为抓手,积极探索出“三同三融”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做到了矛盾纠纷隐患“有人管、能发现、会处置”的良性循环,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形成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矛调答卷”。
高平市公安局南城派出所位于市区西南城郊结合处,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共管辖28个村社区,实有人口8万余人,年均接警量6000余起,其中纠纷类警情占比40%。近年来,随着高平市区不断向南延伸发展,南城辖区实有人口逐年增加,导致警情、矛盾纠纷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成为南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大难点。南城派出所党支部积极在推动社区警务与综治网格深度融合上做文章,在充实力量、完善机制、总结经验上下功夫,形成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分流处置流程,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警网“同址”、人员“融合”,实现矛调力量的真正融合。2023年,高平市委政法委与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实行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同年6月,南城综治中心搬迁至南城派出所一楼大厅,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实现了同址办公,同步在28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警网融合工作站。以警网同址办公为平台,强化一体联动运作,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两力”汇“一力”。构建融合平台。南城派出所党支部会同南城街道党工委,成立“警网融合”工作领导组,实行双组长制,分别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22个社区民辅警和72个网格员组成。厘清职责任务。充分结合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警员专业、权威、法治的优势,明确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职责,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定期联席研判。定期组织召开“警网融合”例会,党员社区民警将警情处置中发现的矛盾纠纷隐患及时通报网格员跟进关注,网格员将工作中摸排的需要公安机关介入的矛盾纠纷隐患及时上报党员社区民警处置,互通有无、全量起底。
办公“同网”、数据“融汇”,实现矛调数据的真正融合。在“高平市域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开通党员社区民(辅)警权限,加入“警网融合”工作模块,党员社区民警和网格员共用一个平台作战。党员社区民(辅)警和网格员分别使用“平安高平APP”不同权限,网格员将日常工作中采集的“一标三实”、发现的矛盾纠纷、群众诉求、治安问题在一体化平台内上报,党员社区民(辅)警将重点人员场所、矛盾纠纷等基层基础信息汇聚到一体化平台,互通共享基础信息。矛盾纠纷隐患汇聚至平台后,综治中心会及时推送至社区民警跟进处置,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平台,形成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上报-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同时,南城派出所党支部在一体化平台内依托人房数据搭建出“智慧门牌”系统,为辖区群众制作更换新门牌,畅通警民矛调联系渠道,群众在遇到困难求助、矛盾纠纷时,使用微信扫描自家门牌上的二维码,便可随时联系党员社区民(辅)警和网格员等工作人员到场及时解决。今年以来,已在平台内录入矛盾纠纷数据1989条,办结率达99.73%,通过基础数据做支撑、“两网”融“一网”,确保了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无遗漏。
调解“同台”、资源“汇聚”,实现矛调处置的真正融合。2023年7月,南城派出所党支部借助辖区袁致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优势,成立了“致和”调解室,返聘3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常驻担任调解员,并以“致和”调解室为依托,探索出多元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综合机制。分级分流引导。利用一体化平台,对于简单的一级矛盾纠纷由党员社区民警或网格员及时到场化解;对于复杂的二级矛盾纠纷,由“致和”调解室、小法庭第一时间介入开展化解;对疑难复杂的三级矛盾纠纷,利用“双格三长融治理”机制联动调解。成立“致和”小法庭。在致和调解室内设立了“致和小法庭”,模拟法庭模式开展调解,总结出了一套“先算帐后调解”的心理疏导方法,调解前,会先给双方算算“四笔帐”——心理帐、感情帐、后果帐、利益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80%的复杂矛盾纠纷得以化解。建立“双格三长融治理”机制。“双格”即:警格加网格、“三长”即:法院、司法、派出所三长会商、“融治理”即:9大行业调解组织(生态环境、住建、交警、妇联、教育、劳动仲裁、质监、自然资源、卫体)、驻村律师、村社区民调成员等调解力量融合,成立矛盾纠纷联席小组,把基层调解力量由原来的“多个指头”凝聚成“一个拳头”,变“单打独斗”为“整体作战”,形成资源共享、联动联调、优势互补的强大合力。
“致和”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复杂矛盾纠纷225起,“3+N”联动调解53起,收到群众送来锦旗27面。这里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烦心事的终点站”,南城派出所党支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基层矛盾调解工作的新路径。
(王冠楠 秦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