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太原市迎泽区作为省会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治理难度大。今年以来,迎泽区围绕“减负、赋能、增效”三个关键维度持续发力,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做精小区管理的“微细胞”,让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筑牢根基 构建坚实组织体系
迎泽区共有103个城市社区、1297个小区,每个社区平均要服务13个小区及近万名居民。在基层治理与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党组织力量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此,迎泽区依据“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的准则,统筹小区和网格分布,建立起“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区1297个小区都建立了党组织,并逐步将873个小区党组织优化调整为532个,通过资源、力量、功能的有机融合,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扎稳组织“根基”。
迎泽街道各个小区在公示栏、楼道内外等醒目位置张贴小区党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各项便民服务电话也一目了然,让群众有需要能想到联系人、遇事能找到党支部,有效打通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凝聚合力 发挥党的引领作用
小区党组织成立后,该如何发挥好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是迎泽区城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
在实践中,迎泽区按照有能力、有公心、有热情、有威望的“四有”标准,采取“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选派”等方式,推选327名社区干部和205名居民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选配1183名居民党员、网格员和物业企业、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担任专兼职委员,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勇于担当的“先锋队伍”。
同时,出台《关于整体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组织57个区直单位与小区“一对一”包联,54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小区服务,解决群众困难2920余件。
桥东街道山西日报社小区党支部积极引入“外援”,联合山西日报社物业公司、物管会等组成“红色合伙人”,全面开展卫生死角清理、垃圾杂物清扫、绿植补栽、门禁系统安装、墙体粉刷等工作,让基层治理效能在“最小单元”上释放“最大效应”。
精准破局 提升小区治理效能
围绕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紧密联系服务群众两大主题,迎泽区针对商住型、老旧型、单位型等不同类型的小区,分类应对、精准解题。
向商住型小区下派182名党建指导员,成立135个党支部,持续塑造“红色物业”品牌;对老旧型小区采取“政府主导、街镇兜底、居民自治”三种模式,全面激活资源,保障良性运行。目前,已有62个老旧型小区利用内部停车场、空地等资源,通过收取停车费、开设便民超市、配建小区食堂等方式,实现自我“造血”。
文庙街道双塔寺一社区铁路宿舍A区党支部组建起“党员红”“天使白”“动力蓝”三支志愿服务队,全面开展“小区治理清单梳理行动”,新增了入户智能化可视系统,新建了非机动车存车棚,增划了机动车停车位,通过居民自治实现了“逆生长”。
组织小区党支部成员、网格员、业委会(物管会)成员、志愿者等共计6500余人,组成570余支“四联”工作队伍,全面推行“走、看、谈、办、听、思”六步工作法,主动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处理存在问题。同时,安排党员骨干包联10-15户居民,定期开展走访,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
老军营街道劲松社区劲松新景小区通过居民留言、支部反馈、代表表达、书记建言等方式,多方收集协商议题,“大事”采取“1+3+N”的解决模式,“小情”采取“1+1”点对点党员包联帮办制,形成了邻里互帮、党群互助的良好氛围。
强化保障 规范阵地队伍建设
为守护小区党组织“健康成长”,迎泽区聚焦队伍保障和阵地建设,持续“浇水施肥、修枝剪叶”。
一方面,区财政每年为小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委员和党小组组长提供500元通讯补贴;在此基础上,2024年,为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和专职委员的国企退休党员分别每月补助100元和50元。另一方面,通过新建、改建、联建、划拨、共用等方式,建成333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明确“八有”建设标准,即有编码、有标识、有设施、有机制、有队伍、有活动、有服务、有保障,完善轮班值守、应急响应等制度。同时,大力推动解决小区党组织覆盖不全、阵地建设滞后、物业服务不优、居民自治不畅等痛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小区治理效能。
庙前街道桃园路四社区市税务局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将占地130平方米的原老干部活动中心打造成集“党群之家”“红色业委会”“爱心驿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微阵地”,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协商议事、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程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