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阳泉市城区五号桥社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4-12-13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2024年,阳泉市城区南山路街道五号桥社区紧紧围绕“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路,积极探索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和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实现了由少数人管多数人向多数人管少数人的有效转变,真正做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自己的事自己管,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力促进了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等各方面关系的和谐。

动因分析:推进居民自治是社区治理重要选择

  钢管厂小区由磁材厂宿舍、预制厂宿舍以及钢管厂宿舍合并而成,共4栋楼228户,属于典型的“无物业小区”。磁材厂宿舍建成于1970年,1栋楼2个单元54户;预制厂宿舍建成于1980年,1栋楼4个单元42户;钢管厂宿舍5号楼建成于1992年,1栋楼3个单元40户,钢管厂宿舍6号楼建成时间于2000年,1栋楼4个单元92户,均为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无安保措施,面临基础设施老化、排污管道不顺畅等一系列诸多棘手问题,使居民幸福生活知识大打折扣,也让社区治理工作面临巨大压力。2024年,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小区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并顺利完成居民自治管理小组选举工作,投票选举出12名小组成员,为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开启了新的篇章。

实践探索:“微操作”助推“微自治” 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钢管厂小区”这种体量较小、公共服务难以覆盖、无法引入物业服务的老旧小区,五号桥社区积极探索“五微五治”居民自治工作方法,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健全联动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打造化解居民热点、难点问题的“闭环”模式,不断完善小区自我管理水平。

  创建“微社区”,治理单元梯次下延。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摸底子”“划格子”“搭架子”三步走战略,科学划分网格,设立3名网格长、8名微网格长、13名单元长,把社区居民的自治实践落实到利益紧密相关的共同体,居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更高;设立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凝聚和先锋引领作用。通过制定征求意见表、巡查记录表、文化活动登记表、来电来访记录表、协商议事记录表等“一套表”形式,体现小区党员、志愿者、自治小组的工作内容,有序推进居民自治。自自治小组成立以来,共计开会12次,共调处大小矛盾纠纷12起,调解率为10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建构“微团队”,自治力量主体下移。让渡自治空间,招募居民志愿者,成立环境劝导队、治安巡逻队、纠纷调解队、文化宣传队、便民服务队、文明新风倡导队等“六支队伍”,开展环境卫生、小区治安、邻里纠纷、文化宣传等日常居民事务,打造小区治理主力军。

  预制厂宿舍成立年代长,小区楼道内杂物堆积严重,不方便出行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直是居民的心头大患。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成立后,党员张师傅当即将这个“老大难”摆到了自治小组会议上,经过自治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后,张师傅和单元长分头联系居民,大家纷纷响应,男女老少齐上阵,在清理过程中,居民们相互帮助,年轻人主动承担起较重的搬运任务,帮助老年人清理杂物,邻里之间相互监督,确保清理工作彻底到位。此次行动不仅成功消除了安全隐患,更彰显了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充分体现了居民自治的初步成效。在这一过程中,居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大家对小区的归属感也越发强烈,为今后小区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眼“微事务”,多元服务要素下沉。推进小区自治,让居民办事集中在社区,矛盾化解在社区,打破贪大求洋的传统思维,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作为自治事项,最大程度撬动自治热情,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钢管厂宿舍6号楼4单元下水管常年堵塞,多次疏通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自治小组立即召开小组会协商解决方案,最终确定更换污水管,并合理制定费用分摊方案,上门收取费用。在自治小组协调监督下施工顺利完成,恢复了管道畅通;前往钢管厂宿舍必经之路的巷子路面凹凸不平,且坡度过陡,一直是钢管厂小区面临的难点、堵点,自治小组成立后多次召集居民进行商讨,正值老旧小区改造时期,经过自治小组与施工方多次沟通商议,最终决定对该路面及小区内部路面进行修整,并规划停车位,真正做到了让小区自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完善“微体系”,推进协同机制下放。坚持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协商共治、政企互动的“一核多元”微自治体系。健全“三清单”联动机制,结合小区实际,研判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急事、难事、麻烦事”,形成“需求清单”;整合辖区内单位和人力资源,以及在职党员、微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形成“资源清单”;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动员各方力量解决“工作清单”。磁材宿舍排房前有危树倾斜现象,严重威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磁材厂区“接单”后迅速响应,立即组织人员勘察现场情况,评估危树倾斜状况,并紧急调配专业设备和工具,有序开展清理,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居住在磁材宿舍的张师傅是一名独居老人,因年事已高,手指不灵活,面对破旧的衣服束手无策,社区了解到张师傅需求后,立即“下单”,辖区一名从事多年裁缝的志愿者积极响应“接单”,上门帮助张师傅修补衣物。实现“点单”与“销单”精准对接,跑出“无物业小区”小区常态化管理“加速度”。

  搭建“微平台”,自治保障资源下行。充分利用微信网格群以及“邻里微光”微信小程序的“云端”实时共享优势,将党员认领微心愿与居民诉求相连接,做到“接诉即办”“民呼我为”,将“等着办”变为“马上办”,将“要我办”变为“我要办”,将“线下跑”变为“掌上办”。我社区根据小区实际设立钢管厂小区居民议事厅,定期组织会议商讨大到设施建设规划,小到环境维护细节,包括居民矛盾调解,有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积微成著:居民自治“微成效” 汇聚社区治理大能量

  自钢管厂小区成立自治小组以来,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有效带动了更多居民为小区发展建言献策,能够将政府的惠民政策、便民信息等及时的传达给居民,还可以将居民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搜集反馈到社区居委会。截止目前,针对钢管厂小区的乱堆乱放、下水堵塞、邻里矛盾、房屋漏水等突出问题,共商讨解决12起,开展小区治安巡逻、环境卫生整治、免费义诊、小修小补等志愿服务20余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让广大居民成为“群英断是非”中最活跃的音符,推动小区实现自治、德治、法治,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五号桥社区将继续深化小区‘微自治’这种参与式协商治理模式的应用,通过更多的居民议事会等形式,让居民们更深入地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社区认同,推动社区治理感知更细腻、反应更灵敏、服务更精准,切实提升治理效能,让社区治理绽放‘幸福之花’。”五号桥社区书记、主任李春秀表示。

(苗臻)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