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晋城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白水街派出所时家岭警务室自2010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坚守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的前沿阵地。辖区位于晋城市主城区西南角,涵盖时家岭、河东、圪塔三个社区,拥有17个居民小区、5所学校、2所医院、1个公园、1家大型超市、80家商业店铺、2个金融单位以及4家废旧金属企业。常住人口12000余人,流动人口约2000余人,还有5家工地,人口密集、场所多样、治安复杂。
时家岭社区工地与企业交织,圪塔社区铭基凤凰城人口众多,河东社区人员流动性大且构成复杂。面对如此复杂的辖区环境,白水街派出所时家岭警务室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诊所式”社区警务模式,以数据“体检”、多方“会诊”、提前“下药”三大举措为核心,全力推动治安防控和社区治理工作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去年以来,辖区违法犯罪警情、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分别下降27%、15%,重大安全案事件始终保持“零发生”,为居民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数据“体检”:科技赋能精准防控
走进白水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墙上的大屏幕闪烁着各类数据图表,这里是时家岭警务室数据“体检”的核心枢纽。贾警官正专注地盯着屏幕,对近期的警情数据进行分析研判。“警情就是我们社区治理的晴雨表,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治安隐患或犯罪线索。”贾警官说道。
综合指挥室定期汇总梳理社区涉电信网络诈骗、重复警情等信息,生成详细的数据分析表。通过对报警人和嫌疑人身份的全面研判,精准掌握犯罪规律和特点。以电诈防范为例,他们深入分析各社区发案情况,总结出诈骗高发年龄群体、类型、男女损失比例以及被骗重点职业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侦防提示及时推送到警务室,信息员和网格员据此开展反诈进楼入户等个性化宣传防范活动。截至2024年10月,电诈警情同比下降15%,这一显著成效的背后,是数据精准分析与基层有效执行的完美结合。
为了确保场所管理的规范化,警务室建立了“社区民警+辅警+网格员+志愿者”工作单元,落实网格“全要素”包干责任。贾警官与他的工作小分队,定期对辖区内的场所进行检查,更新完善各场所行业备案登记表、从业人员花名册、治安管理责任书、检查记录等台账资料。“只有数据真实、鲜活,我们才能准确掌握场所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贾警官说道。在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上,他们借助“一标三实”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录入,对那些频繁更换住址、工作地点、有前科记录的人员,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强化其遵纪守法意识,从源头上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多方“会诊”:联动协作共治共享
在圪塔社区的一家超市门口,贾警官正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检查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时家岭警务室多方“会诊”工作的一个缩影。
时家岭警务室主动对接消防、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他们定期联合开展对群租房、重点企业、小区商户的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各类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在一次联合检查中,消防部门发现某小区存在消防通道堵塞问题,城管部门发现有商户占道经营,市场监管部门发现部分食品经营店存在卫生问题。各部门各司其职,迅速行动,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同时,警务室还充分调动辖区保安、退休党员等社会力量,协助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退休党员老张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每天都会在社区里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向警务室报告。“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想为社区的安全出份力。”老张说道。去年以来,联合多部门开展联排联查,成功排查隐患10余起,有效提升了辖区公共安全水平。
“矛盾纠纷不能只靠我们警务室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做到零疏漏。”贾警官说道。对于重复警情所涉及的矛盾纠纷当事人,警务室会梳理相关信息,并推送社区、单位、企业内部落实关心关爱措施。在处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重复警情时,贾警官先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然后积极对接司法所、法庭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从法律角度为当事人提供咨询和建议,法庭的法官则从司法审判的角度为当事人分析利弊。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这起邻里纠纷得到了妥善化解。
对于社区内46名重点人员中的5名生活困难人员,他们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运用民政救助、帮扶机制,解决其实际困难。贾警官还经常与重点人员的家属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才能真正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贾警官说道。
提前“下药”:主动作为防患未然
在时家岭社区的小广场上,一场防范宣传体验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贾警官一边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讲解防范知识。这是提前“下药”举措中的宣传发动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和信息发布,我们希望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他们成为社区治安的参与者和守护者。”警务室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定期组织开展防范宣传、法律知识讲座等实景警务体验活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此类活动18场,吸引群众参与达4000余人。同时,他们搭建了时家岭警务室警民微信群,贾警官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治安动态信息及预警信息。
根据综合研判结果,警务室动态调整巡防与查控路线,构建了视频巡、自行车巡、步行巡互为补充的巡防体系。贾警官每天都会骑着自行车在辖区内巡逻“自行车巡能够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接触群众,发现一些隐藏在角落里的问题。”贾警官说。在一次巡逻中,他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人员在小区门口徘徊,上前询问后,发现该人员有盗窃前科,正在寻找作案目标。贾警官及时将其带回警务室进行调查,成功预防了一起盗窃案件的发生。
结合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以及外来人员大量涌入的特点,时家岭警务室健全落实盯案研判工作机制。在处理一起涉及“空巢老人”的诈骗案件时,贾警官对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协助办案队快速侦破案件,追回了老人的损失。同时,他们定期对社区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进行家访、约谈,滚动排查有严重不良行为、游走在犯罪边缘的“问题”未成年人。贾警官经常与这些未成年人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引导。“这些孩子还小,我们不能让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贾警官说道。
“望闻问切”:联企服务保驾护航
在辖区一工地的办公室里,贾警官正与工地负责人进行交谈。这是他们“望闻问切”联企服务工作法中的“问”环节。
“我们通过调研,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管理、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敲响警钟。”贾警官和他的同事经常在主要时间段,采用步巡、车巡、自行车巡等多种方式对工地企业进行重点巡逻。在一次巡逻中,他们发现某工地存在材料堆放混乱、安全标识缺失等问题。贾警官立即找到工地负责人,要求其限期整改。
当得知某企业因噪音扰民问题被居民投诉后,贾警官主动联系企业和居民,组织双方进行协商。最终,企业采取了降噪措施,居民的投诉得到了解决“我们要做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桥梁,及时化解矛盾,让大家和谐共处。”贾警官说道。
通过“望闻问切”联企服务工作法,警务室加大对企业、工地的巡逻、宣传和服务的力度,辖区企业工地警情、纠纷数量环比去年下降57.6%,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白水街派出所时家岭警务室的“诊所式”社区警务模式,通过数据驱动、多方联动、主动服务,在辖区平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社区警务工作的内涵,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时家岭警务室将继续深化警务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治理水平,为辖区居民和企业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与发展空间。
(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