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实会村位于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浊漳河北岸,距县城25公里,北接潞城,南邻县城,东联河南河北,交通便利,现有316户740口人,村“两委”干部5人,党员30人,设2个党小组和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202亩,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林地面积2500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6万元,主要来源为光伏、产业租赁。
挖掘产业潜力,延伸产业链条。2021年村“两委”换届以来,村党支部针对本村红薯种植土壤沙质、产量较高、经验丰富的优势和销路不畅的劣势,充分酝酿讨论,对红薯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2022年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重新选址,新建了占地2000余亩的红薯加工厂,当年村集体就有了收益。2023年,村集体注册了平顺县华榕粉条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经营,由村委主任担任该公司法人及董事长,注册商标“薯之运”,申请红薯加工厂小作坊证件,统一定制包装,标准化生产,2023年,年产红薯粉条3万余斤,带动本村及周边50余人的就业问题,村集体实现增收15万元。同时通过支村“两委”带头、宣传发动本村群众积极入股,筹集到14.2万元,带领村民群众一起创收分红,户均增收0.2万元。
发挥文化魅力,打造古建品牌。实会村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现存文物古迹12处,其中国家级1处、市级1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10处,于2019年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村集体充分依托中国传统古村落和文化优势,用足资源、用活政策、用好文化,全面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对村里的马家祠堂、藏兵洞、南北观音堂等几大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积极与学校对接,邀请大学生为本村墙壁绘画,增添旅游元素,紧紧抓住“黑神话·悟空”游戏带火的“古建”流量和热度,对村内国宝级文物—大云院进行全新开发,配套基础设施、车辆接送和专业讲解,并做好游客服务保障。国庆期间,实会村每日旅游人次可达1500余次,初步估计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带动15户平均增收1500元左右。
统筹区位优势,做强文旅业态。村集体充分利用区位有利条件,积极完善村级“吃、住、游、购、娱”产业链条,目前可以接待50余人住宿和就餐,同时配套会议室等基础设施,开发教育培训和写生基地。村集体通过多方宣传,积极对外承接教育培训和写生研学等各种服务,与华野漂流、赤壁悬流等旅游景区签订住宿意向协议,加大旅游订单,逐步将实会村打造成集乡村度假休闲游、文物古迹研学游、生态观光视觉游、古村落群体验游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截止目前,山西大学、浙江“我爱水彩论坛”挂牌写生基地,接待各类培训10余次,为村集体年收益10万元,帮助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临时务工20余人。
盘活庭院经济,引领强村富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乡村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实会村充分把握形势,积极申请政策支持和补贴,将庭院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家庭农旅、特色种养植,努力探索“一庭一景 一宿一品”的“三微”庭院经济模式,即庭院+微农旅、庭院+微种植、庭院+微养殖。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打造出归园村居、舌尖品味等主题民宿。王彩霞家中打造的“漳畔伊人”民宿环境优美,改变了传统农村居住环境,可容纳200~300旅客,每年接待旅游团队达10余次,年收入可达到5~7万元。加强庭院经济与现有的村级主导产业有机结合,着力种植“巨峰葡萄”,个大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中秋成为销售爆款,张建民、张孝根等20余户通过种植葡萄年均收入增加3000元。张秀香组织在家妇女,在庭院中开展“黎候虎”的手工装填,通过售卖手工制品,年创收1.5~2万元。
通过发展粉条加工、培训写生、特色旅游等多元产业,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4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益16万元,较2022年实现了显著提升。预计2024年本村收益将超过55万元。2023年全村脱贫户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0145万元,相比2022年增收了9.2%。
充分挖掘本村资源,依托本村特色,依靠本地村民,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争取上级资金,盘活本地资产,发展本地产业,正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一个富强、民主、文明、自信的魅力村庄正在呈现在大家眼前。
(刘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