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晋祠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晋享新春·万巳胜意”系列文化活动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5-02-06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笔走龙蛇间,留龙年瑞气,启蛇年新程。2024年12月,中国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乙巳蛇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年”,不仅是辞旧迎新之序曲,更是文化血脉传承与华章再续之桥梁。为了让公众感受新春佳节浓郁的中国“年味儿”,晋祠博物馆开展了博物馆里过大年——“晋享新春·万巳胜意”系列文化活动,游客接待量达13万人次。让我们重温那些精彩瞬间,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1.jpg

  有人,收获了新奇的体验。蛇年大“集”,雅趣横生。投壶之静雅、射箭之英姿、蹴鞠之热烈,参与者在活动中体味到古人的闲情逸致与文化雅趣;画蛇添福,集祥纳瑞。创意福字跃然纸上,新春的祝福与祈愿凝聚于笔尖,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吟长空,舞动吉祥。傅山纪念馆前,“舞龙”大赛震撼上演,游客与舞龙队伍一同起舞,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幸福安康;正月初五,巳巳如意。财神爷驾临馆区,与游客们亲密互动,送上新春的祝福与财运的加持。新春系列活动以文化为媒,以传统为根,历史的深邃与现代的活力交相辉映,让游客在文化滋养中,收获心灵的触动与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

2.jpg

  有人,收获了文化的浸润。水镜台上,独家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精彩上演,经典与历史交织,让游客穿越时空,领略华夏文明的璀璨光辉;馆区内,晋剧悠扬,游客围坐,共赏其韵,品味醇厚情感与深邃意境,文化启智之旅在欢笑中延续;松水亭、真趣亭、流碧榭间,祠乐缭绕,宛如天籁,颂扬华夏乐章之美,游客漫步古建园林间,沉浸于音乐韵律的灵动与深邃,文化浸润之旅在民乐悠悠中悄然绽放……

3.jpg

  有人,收获了探索的乐趣。新春指尖课堂上,孩子们在刷墨、上纸、打压、揭纸间,沉浸式体验传统手作工艺;剪刀轻舞,妙剪生花,传统文化之美在每一次剪裁中绚烂绽放;堆云如塑,锦上添花,借宋代彩塑侍女之姿,感受宋代雅韵;拼豆、国潮积木,以中式美学为钥,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领略古建之美。从木版年画的古朴韵味,到剪纸艺术的精妙绝伦;从堆锦的灵动质朴,到拼豆的创意无限,每一场活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匠心传承与创意诠释,点燃了青少年探索知识的热情。

  有人,收获了非遗的传承。在旱船表演与刘三姐推车互动中,游客们亲自身体验非遗艺术,触摸非遗之魂,在欢声笑语中拥抱蛇年春节的吉祥与福祉;非遗“戳戳乐”活动中,青少年们以羊毛毡为画布,以针代笔,以线为墨,巧手戳制出晋祠文物的生动形象,激发了他们对晋祠及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5.jpg

  有人,收获了独家的记忆。冬日暖阳里,游客们听泉赏景,在难老泉打卡处排队接水接福气,一睹难老泉的喷涌奇观;游客们携亲伴友,穿梭灯谜间,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幅温馨独特的民俗画卷;“蛇舞狮跃闹新春”舞狮表演,鼓声激荡,狮子矫健,嬉戏勇攀间,尽显中华传统文化韵味与生机。文化的魅力,在于最温馨、最持久的陪伴;晋祠的文宴,在于最丰富、最多彩的呈现,更在于最独特、最弥新的记忆。

IMG_5264.jpg

  有人,收获了奉献的喜悦。春节期间,馆区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有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无法忽视。他们穿着醒目的红色志愿者服装,穿梭在博物馆内,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热情解答游客疑问、进行文明引导;游客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内,便民服务细致入微,开水、拐杖、轮椅等一应俱全,更有医疗救助暖人心。每一项服务,都蕴含着对游客的深情厚意,不仅方便了游客,更让志愿者们在奉献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共同绘就了一幅温馨和谐的节日画卷。

  春节期间,晋祠景区热度持续升温,工作人员坚守岗位,贴心服务游客。讲解员们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室外,依旧保持高度的专业水准;票务人员认真核对门票信息,确保秩序井然;安保人员全天候巡逻,守护着游客的人身安全;保洁员们“洁”尽全力,保持景区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与坚守,让春节假日里的晋祠博物馆充满温度与感动。

  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一种新年俗,当我们追寻记忆中的“年味”时,那些富有新年特色的文化符号,无疑为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让年味更加鲜活。此次“晋享新春 万巳胜意”春节系列活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底蕴,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让游客在欢度佳节的同时,收获满满的文化滋养与节日喜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继承与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新活力。

  (记者 梁小玉)

责任编辑:文明山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