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2月18日,在漳村煤矿综掘一队会议室,副队长韩艳斌的工作服上还沾着煤屑,却已成为道德讲堂的“明星讲师”。他用带着煤渣味的乡音讲述16年井下坚守的故事,引发台下员工阵阵掌声与喝彩。这种“流动道德讲堂”创新实践,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已举办6场,覆盖300余名矿工,构建起基层道德建设的新范式,这仅是漳村煤矿开展的“流动道德讲堂”深入基层队组的一个缩影。
打破围墙:道德教育“流动”入万家
“流动道德讲堂”精髓在“流动”,魅力在“新”。相较于传统的道德讲堂,漳村煤矿开展的此项活动地点“流动”,以“员工在哪里,讲堂就开在哪里”的理念破局。在队组,利用岗前仪式会议室,为员工讲述身边道德讲堂的故事;在车间,结合安全生产宣讲岗位中的职责和担当;在厂房,通过情景剧让员工体验“道德的分量”。
漳村煤矿积极探索员工道德教育的“新路子”,创新形式打破以往固定场所、固定模式的限制,使道德教育能够更精准地触达每一位员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的需求,让员工灵活参加活动,推动“道德讲堂”融入日常。“以前觉得道德是书本上的大道理,现在觉得它就在我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综掘一队员工胡云龙在参加完活动感慨道。
身边人讲身边事:让价值观可触可感
“流动道德讲堂”的核心生命力,在于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在综掘二队党支部组织开展的以“紧绷安全弦、筑牢安全堤”为主题的流动道德讲堂中,第四届“感动潞安”年度人物王玉书用视频宣讲的形式,讲述了他38年来奋战在井下一线,创造出连续下井300多个“特别出勤日”,为矿山发展奉献自己光和热的故事;而综掘一队副队长韩延斌在活动现场,声情并茂讲述了自己扎根煤海,在平凡岗位中书写不平凡人生的动人故事。“道德模范的演讲没有华丽辞藻,但他们的皱纹和皱纹里的故事,比任何口号都震撼。”参加活动的综掘一队员工陶勃光表示。
“流动道德讲堂”活动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激励着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将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互动共创:从“被动听”到“主动行”
区别于单向灌输,流动道德讲堂设计了沉浸式互动体系。在“唱歌曲”环节,专业声乐老师会逐句教授《公民道德歌》《好人就在身边》等曲目,通过音乐共鸣激发道德感知;“谈感悟”环节设置“道德茶座”,员工们围坐品茗,在轻松氛围中分享身边好人好事的温暖细节;“送吉祥”环节创新推出“道德盲盒”,故事主人公准备心意礼物,可能是记录安全生产心得的笔记本,或是见证师徒情谊的工具包,这些“道德信物”在员工间流转,配合“安全承诺树”“道德能量墙”等可视化载体,构建起持续发酵的道德生态。
漳村煤矿宣传部部长肖科介绍说:“目前流动讲堂覆盖率达100%,员工互助事件增长20%,迟到早退现象下降36%。道德建设需要情感共鸣,更需要行动转化。通过场景化、仪式化的互动设计,我们成功构建了从心动到行动的转化闭环。”数据显示,92%的参与者表示在活动中获得了践行道德的力量,这种“在场感”正是传统说教难以企及的育人优势。
随着2025年度“流动道德讲堂”全年计划表的发布,这个创新项目将形成“每月三课”的常态化机制。通过建立“道德积分银行”等配套措施,持续推动道德建设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这种将道德叙事融入矿山肌理的创新实践,不仅培育着“以德润心、以文化人”的企业生态,更在千米井下点亮了新时代产业员工的精神之光。
(王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