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深度
当前位置:首页 >> 深度 >> 文章详情
晋城市泽州县柳树口派出所:“雷锋警队”有新答卷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5-03-04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天气转暖,沿着山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自驾的“驴友”逐渐增多,正当大家急着接点热水、上厕所时,路边出现了“雷锋驿站”的醒目牌子,柳树口派出所到了。

  “想休息也可以进所里休息,有啥需求和我们说就好了,我们设立的‘雷锋驿站’就是专门服务路过群众的。”3月1日,派出所长唐利民热情地向路过的驴友打着招呼。醒目的标志、温馨的话语、温暖的微笑……在“雷锋驿站”,不锈钢保温桶24小时供应热水,药箱分门别类装着速效救心丸、蛇毒血清等急救药品,墙上地图用彩钉标注着周边医疗点。

  在晋豫交界的太行山褶皱里,336.44平方公里的层峦叠嶂间,一条条盘山公路如银色丝带缠绕着青翠山脊。这里是泽州县东南端的柳树口镇,平均海拔超千米,20个行政村散布于沟壑之间。驻守于此的柳树口派出所警务人员,以“雷锋警队”之名,以铁肩担起万家灯火,让警徽的光辉化作太行山脊上永不熄灭的星辰。

  法治课:石头缝里种春天

  柳树口镇地处偏远的太行山区深处,生活条件艰苦,柳树口初级中学校则是附近村屯的一个教学点,20余名中小学生的法治教育问题成了家长和老师心里的包袱。

图片1.jpg

  得知这种情况,柳树口派出所民警主动联系县教育局和学校,为这所山区学校带来一堂又一堂的法治课。“要是有人喊你尝尝‘面面’,咱得咋办?”在前不久的开学第一课上,民警许维中带着禁毒彩虹社工,故意拖长音调。“那是马蜂窝,捅不得!”孩子们脆生生的回答撞得黑板嗡嗡响。课后,留守儿童小芳偷偷拽他衣角:“许叔,上次教的顺口溜,我唱给奶奶听,她说她也记下了。”

  2024年以来,民警们把《未成年人保护法》编成山歌,将防欺凌案例演成情景剧展现在13场法治课中。校长说:“石头缝里长不出牡丹,但这些娃娃心里,已经开出法治的芽。”

  山路上:17公里外的特殊证件照

  刚进入3月,户籍辅警赵田宇的笔记本上多了一条记录:辖区某村脑瘫女子从未办理身份证。这个村庄藏在太行山腹地,导航地图上只有蜿蜒的虚线。赵田宇和同事带着设备出发,越野车在碎石路上颠簸2小时后,又徒步穿过3里的羊肠小道。

图片2.jpg

  当镜头对准女孩,她因紧张不停扭动身体,“看这里,小蝴蝶飞过来啦!”辅警赵田宇举着相机单膝跪地,二十余次尝试后,终于捕捉到符合要求的画面。当崭新的身份证送到女孩家时,女孩母亲激动地向民警道谢:“孩子能领补助了,这是山神爷给的谢礼。”

  晒粮场:派出所里的“金地毯”

  2024年7月,山间的麦浪翻滚出金黄波涛。派出所民警走访时发现,许多农户正为晒粮发愁:山区平地稀缺,新修的旅游公路虽平整却不宜占道。次日清晨,派出所大院里便挂起横幅:“老乡,这里地方宽敞,阳光足!”

图片3.jpg

  民警们腾空派出所院落,用竹扫帚将水泥地清扫得锃亮。附近村民王师傅开着三轮车赶来时,正看见所长唐利民带着民警帮忙铺开麦粒。“晒场24小时开放,我们轮班值守防鸟啄。”这段场景被制成短视频后,浏览量达到2.6万,评论区涌动着温情:麦香里飘着人情味。

  数字经纬:丈量为民赤子情

  翻开派出所的为民服务工作台账,每一页都浸染着太行风霜。近三年累计巡逻1.2万公里,相当于绕行辖区边界36圈;为20个行政村制作“警民联系卡”,背面印着防诈顺口溜;30余场“法治进校园”活动中,民警自制的卡通课件让深奥法条变成童谣;30户特困家庭档案里,详细记录着每户需要的药物种类、赶集代购清单......

图片4.jpg

  所长唐利民的办公室挂着特殊地图——用绿色图钉标注孤寡老人住址,红色图钉代表留守儿童家庭。“我们每月更新一次,只要是我们走过的地方,人心就不能凉。”他说这话时,山风正掠过派出所门前的老柳树,沙沙声像是大山的回应。

  暮色四合时,派出所“人民公安”的灯光在山坳里亮起。路过的旅客司机偶尔会鸣笛致意,他们知道,这抹光能照见回家的险路,也能照见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秦小强)

责任编辑: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