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校园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文章详情
教书先育人 育人先育魂
文章来源:山西《文明校园》周刊     时间:2021-05-02      

王红燕是运城市盐化中学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5年有余,不但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她教学生学知识,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

11.jpg

一个老师的迷茫

曾经,王红燕也迷茫过。“那一年,我几乎是在用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爱带第一个班级,但高三时,他们民主选举要求换掉我这个班主任;我的班长带领着几乎所有男生晚上偷跑出去上网,高考之后我才知道……”王红燕说,这些事曾让自己心力交瘁、痛苦迷茫甚至泣不成声,也曾让她怒气冲天、怨声载道,一度觉得孩子们不可理喻、不可救药。

但“事实谁也无法改变,孩子们对我的评价是最真实的,他们最有发言权”,王红燕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并着手改进。她每个月都要让学生提建议或意见,意见最尖锐最直接最中肯的有奖;她认真听魏书生李镇西两位专家的报告,几乎买了他们所有的书籍阅读做笔记;她订阅了与教育教学心理学有关的各种杂志,天天看月月翻……

“我不再做监管式班主任,不再所有事都亲力亲为,我的教育理念开始转变,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坚持‘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魂’原则……”王红燕回忆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班风学风有了好转,师生关系开始改变,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也从老师变成了燕姐、燕妈。“听着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和班主任!”

12.jpg

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只有孩子们幸福了,才是教育的成功,教育也才有价值和意义。”王红燕不满足于自己的幸福,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指数。

王红燕介绍说,高一时,她主要培养学生的爱心,促进班团建设,开展的活动包括班团建设活动、洗脚活动、拉拉链活动等。如每届学生开学的第一个月,都会组织班团建设活动,通过破冰、起组名、画组旗、唱组歌、展组形,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商共策共展示。

高二时,王红燕以四人小组为抓手,实行组长负责制,下设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和六科小组长,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高二学生压力变大,负担变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王红燕组织了各种活动,比如两周一次的“快乐接力行”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车轮滚滚的活动让学生充满激情,信任背投的活动让学生充满挑战,感恩父母的活动让学生泪流满面,找目标活动让学生之间学会了帮扶和信任,还有每周一次的三帮一活动等,孩子们的责任心不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高三时,王红燕主要培养学生的竞争之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目标。进入高三,学生面临着两大问题:学习、心理。为此,尽管时间紧任务重,王红燕也坚持举办各种活动,调试学生心态。“比如,每天早晨坚持跑三圈,关键是每圈跑过来,必须对我大声喊‘老师好’或者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王红燕笑着说,这样的坚持,让孩子们从羞怯走向阳光开朗,从畏惧害怕走向大胆潇洒。

“3年中,还有的活动贯穿始终,比如一周一次的班会课、每天的课前五分钟、每两个月一次的生日party、每年的中秋团聚和元旦晚会等。”王红燕说,“一个个孩子离校了,一届届学生毕业了,他们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我相信成绩背后的这一次次活动,才是他们幸福的源泉。”

13.jpg

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李超曾就读于盐化中学2013级315班,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提到王红燕,他直呼“王妈”。

李超有很多难忘的事:入学报到见第一面,“王妈”告他要多说话;开家长会,他第一次面对近百人展现自己;高二第一次当班长,“王妈”手把手教他如何做;高三学习任务最繁重时,“王妈”早上在桌子上放一袋奶或一个茶叶蛋,让他一整天心情都很好……

“记得高三的秋季运动会,别的班都是运动员下去比赛,其他人在教室学习。‘王妈’要求我们班一起下去加油。也就只有我们班,从高一到高三,每次运动会都全员参与。‘王妈’还经常举办活动,这很好地调试了我们的心态,后来高考时我们班超长发挥。”上大学后,李超和“王妈”的关系更近了,“经常会碰到很多困惑,‘王妈’还会给我很多建议,很多时候都能让我豁然开朗。”

“高一家长会上,看到儿子给我写的信,我才意识到,孩子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我。”2019级学生小鑫(化名)的妈妈感触很深,从那封信开始,她在王红燕的指导下开始反思、改变自己,不再强势,而是听从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悦纳孩子的一切。

“记得有一次歌唱比赛,孩子很希望我去,但嘴里却说‘你想参加就参加,不来就算了。’我克服困难积极参与,虽然每次排练完后,孩子都没有和我说话,但我知道,他一直默默关注着我,在表演圆满结束后,他还主动让同学给我们俩拍了张合照。”小鑫妈妈很惊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王红燕说,这是她多年教育工作中最信奉的一句格言。

李林霞 王忠明


责任编辑:山西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