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 文章详情
谱写孝老爱亲奉献之歌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3-07      阅读数:728
《文明山西》周刊

  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二小学校教师史丽云,晋城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部主任张瑶,临猗县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武凯轩,省委党校教师赵建丽,晋能控股集团装备制造大学(党校)职工孙义铜,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起一个个和谐温馨之家,用平凡之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孝老爱亲真情奉献之歌。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每个家庭都能用心敬老,孝老爱亲的好传统就能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不久前,2021年下半年“山西好人”评选结果揭晓,史丽云、张瑶、武凯轩、赵建丽、孙义铜等5人被评为“孝老爱亲好人”。凡人善举暖人心,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孝敬老人,爱国爱家,相亲相爱,无私奉献,即使面临重大变故依旧积极乐观、不离不弃,他们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起一个个和谐温馨之家,用平凡之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孝老爱亲真情奉献之歌。

  以孝为荣 从小事做起

  虎年春节之前,大同市平城区第四十二小学校教师史丽云像往年一样,给父母、公婆四位古稀之年的老人里里外外换上新衣,带着儿子给老人们打扫家、购置年货。老人们说,不要乱花钱,衣服多着呢,平时穿得也挺好,过年不要累着!但心里乐开了花。

  史丽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她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史丽云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要做的。都说媳妇难做,可她却用行动默默诠释孝道的真谛,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的福气!”

  父母、公婆都是古稀之年,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公婆身体感到不适,史丽云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或公婆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老人们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烦琐的护理工作,她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她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变着花样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凡人善举,孝老爱亲,贵在经年累月如一日,贵在件件身边琐事用心。

  孝敬长辈,临猗县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武凯轩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

  由于父亲早逝,作为长孙的武凯轩,早早承担起照顾年迈爷爷奶奶的重担。爷爷患有糖尿病,需要常年服药,药快完了,他就及时买药。2013年,奶奶不幸感染乙脑病毒,被送到当地医院,正准备下乡的他急忙赶过去,面对奶奶病情危急,他在叔伯们面前一锤定音:不能耽误时间,直接转院到运城!由于救治及时,命悬一线的奶奶病情趋于稳定。

  奶奶出院后,数年卧床不起,他便和叔伯们轮流承担起照顾奶奶的任务。每年,他照顾奶奶三个月。轮他照顾的日子里,他早早将奶奶接到家,喂饭、洗衣、清理屎尿,无微不至。

  风雨见真情 患难不舍离

  在泽州县金村镇铺头村,提起孙义铜,村民都说:义铜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一个人扛起了一大家子的重担。

  孙义铜是晋能控股集团装备制造大学(党校)职工。1970年,他出生时,亲生母亲由于产后大出血,生下他就去世了。就这样,出生第二天,孙义铜就来到了养父母家。养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家里靠奶奶帮衬着生活,日子很是清贫。

  15岁那年,为减轻家里负担,他毅然辍学打工。2002年,养父查出患有癌症。医生曾预言,即使做了手术,也仅能存活三到五年。孙义铜义无反顾,东拼西凑拿钱为养父做了手术。在孙义铜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养父创造了存活十多年的奇迹。

  2016年,养父母住的老房子严重坍塌,妻子也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他一边为养父母修缮住房,一边照顾病重的妻子,来回奔波的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年多的时间瘦了整整30斤。

  30多年来,孙义铜用瘦弱之肩扛起家庭重担,不离不弃、执着奉献,用一片真心勾勒出孝义之情。他先后获得省属国有企业“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晋城市第六届孝老爱亲“晋城好人”称号。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能上手去做,难的是像赵建丽一家,遭遇重大变故,仍患难与共、不离不舍。

  赵建丽是省委党校的一名教师,2010年3月,她爱人赵红飚不幸负伤导致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刚出事时,赵红飚只有嘴能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从出事到手术后一周,赵建丽白天晚上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手术后,赵红飚病情危急气管切开,她晚上没合过眼,为了让丈夫少服镇静剂,她把安定逐渐换成了VC,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丈夫的身体慢慢恢复正常,气管切口也缝合了。然而赵红飚依旧非常虚弱,时不时会感染发烧。

  脊髓损伤是世界性难题,为了能有一个好疗效,他们辗转北京、大连等地寻医问药、康复治疗。病后半年到一年恢复期间,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外,还必须有一定量的康复训练,坐、站、爬等,这一切都需要赵建丽和护工来协助完成。同时,还要防止出现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照顾病人,赵建丽每天的任务琐碎繁杂。从早晨6点钟起床,忙忙碌碌一天,晚上10点钟睡觉时已是筋疲力尽。晚上需要导尿,还要隔两个小时翻一次身,尽管各种小心还是会出现没有任何征兆的感染发烧,如果病情凶险,半夜就得送急诊。

  这么多年,对于爱人的康复,赵建丽一直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尽100%的努力”。她为爱人制订了一套康复计划,包括合理的膳食、适度的运动、可行的按摩。爱人自己学会了导尿、下尿管、活动关节,进行脚部和全身的按摩。慢慢地,他说话开始有力气了,也能打出喷嚏了,手也能抬起来点了。如今,他自己能用平板电脑看新闻和体育节目,也能简单地用微信和家人朋友联系,他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了身边每个人。

  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赵建丽边工作边照顾爱人,儿子也长大了,学会了照顾爸爸,并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家庭走出了低谷,开启了新的航程。

  感恩回报社会 传递人间大爱

  来自社会的关怀,始终温暖着团结友爱之家。赵建丽说:“我爱人受伤后的这些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来自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家人和朋友们的关爱,这样的温暖内化成感恩的力量,支持我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赵建丽常对儿子说,要学会感恩,要多参加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2019年开始,武凯轩把对爷爷奶奶的孝心转化为对社会老人的无私爱心。他积极投身到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志愿者们走进孤儿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奉献爱心,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给老人包饺子,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

  替天下儿女尽孝分忧,养老院护理人员的爱心,跨越了血缘之情,温暖着万千老人和家庭。晋城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部主任张瑶就是其中一员。

  2013年,张瑶被晋城市城区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至晋城市社会福利院担任医疗服务的负责人。她个人素质强、技术精、能力突出,很快开始兼任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部主任。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采取封闭管理措施。晋城市社会福利院封闭期间,张瑶亲自给生病老人测血糖、吸痰、换尿管。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生病的老人达20多人,张瑶高度紧张,认真对待,日夜守在老人房间,亲自护理,直到老人们一一痊愈。

  2020年1月26日到3月10日,社会福利院全院封闭,整整45天时间,张瑶和她的团队暂别自己的亲人,长住福利院,照顾着并无血缘之亲的“父母”们。每天一大早,张瑶都要逐一查房,叮嘱老人防疫注意事项。查房结束,她带着护理人员把公寓里的各个角落全部消毒,妥善安排好老人的饮食。

  表面上看来云淡风轻、亲切随和的张瑶,其实是在咬紧牙关硬挺。39岁的她上有老下有小,封闭隔离45天,她惦记远在临汾的父母,忧心矿上工作的丈夫,牵挂上高中的儿子,挂念操持家里婆婆的身体……但她把这些深藏心里,只有夜晚老人们都安然入睡后,她才顾得上给家人打电话或发微信,报个平安。她把最深沉无私的爱奉献给特殊的“父母”,用实际行动践行福利院替天下子女尽孝、为万千家庭分忧的服务宗旨。

  孝老爱亲、爱国爱家,在这些“孝老爱亲”好人身上,闪耀着至善大爱的高尚品德,他们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演绎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用平凡的实际行动,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高建华 孙 捷

责任编辑:文明山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