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本报讯 省文物局6月10日在运城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介绍,经过20年来探源工程的探索和研究,山西发现多个对深化中国历史文明研究作用突出的遗址。一系列考古发现,区域性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前四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山西省围绕襄汾陶寺、绛县周家庄、临汾下靳、芮城清凉寺、环盐湖等区域开展系统考古发掘、调查和综合研究。
夏县师村遗址发现目前中国最早的一批石雕蚕蛹,证实山西是中国缫丝养蚕技术的主要发源地。
环盐湖地区的系统调查,进一步表明发现于晋南、距今5000多年前的西阴遗址及以之命名的西阴文化,已迈出社会复杂化的脚步,出现区域性向心社会。
临汾下靳和芮城清凉寺史前大型墓地呈现的社会分层现象,证实距今4300年前后中原地区已经出现多个高度复杂的社会实体,晋南逐步成为“最早中国”的核心实践地。
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最重要的都邑聚落之一,40余年来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不仅从考古学上确立了陶寺文化及年代框架,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书写文字,确认了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出现了文明社会的所有要素,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
兴县碧村遗址首次完整呈现了北方石城核心区域的聚落结构,发现了中国史前时期布局最为规整、结构最为严密的高等级双城城门,为揭示黄土高原4000年前后的政治格局和国家规模提供了典型案例。
白雪冰介绍,文明探源工程在山西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区域性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山西贡献。
(胡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