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志愿者
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者 >> 文章详情
运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志愿同行 共建美好家园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5-06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运城市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注册志愿者人数大幅增长,志愿服务氛围日益浓厚,志愿服务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漫步河东大地,处处活跃着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忙碌身影,让人倍感温暖。

  品牌引领 志愿服务常态化

  今年3月5日是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运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在全市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喜迎二十大”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

  倡导文明健康,加强生态保护,共建美丽家园。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运城市总工会志愿者来到盐湖区葡萄园社区,仔细铲除街面的小广告,向周边居民发放《运城市总工会践行雷锋精神、共建文明城市倡议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倡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材料,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稷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17支志愿服务队在稷峰文化广场开展了学雷锋便民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向群众解疑释惑,宣传移风易俗知识,提供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受到欢迎和点赞。万荣县委宣传部、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西滩黄河岸边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在清理了草丛中、石缝里的各种生活垃圾,向沿岸居民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知识,营造人人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志愿服务已成为运城市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过78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720万余小时。

  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拂满城

  移风易俗,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各县(市、区)在开展“摒弃婚丧陋习 深化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中,将志愿服务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资源优势,把移风易俗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以富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方法举措,引导广大群众更新婚丧观念,规范婚丧行为,遏制不良风气,破除婚丧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清明节前夕,新绛县开展了“文明祭扫 平安清明”免费发放“纪念柏”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低碳清明、文明祭祀的新风气。

  全市扎实开展“十必到”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品牌,真正让文明实践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在河津市樊村镇,当群众家中有人结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樊村百事通”志愿者都会到群众家里帮忙办理,送上戏曲、歌舞、书法、婚联等文化“贺礼”,倡导节俭办理;当群众家中料理丧事,志愿者来到群众家里帮助料理,结合传统习俗和新风新俗,组织文明吊唁、简朴治丧事宜……

  新形势下,文明实践工作就是要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接地气、聚人气、受欢迎。

  同心抗疫 志愿之花处处开

  3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市广大志愿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级文明单位、志愿团队积极参与,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村)防控卡点,排查登记、现场消杀、宣传引导、维持核酸检测点秩序、为隔离人员送物资……

  在盐湖区开展的多轮区域核酸检测中,运城市直工委组织动员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4000余人次,分赴89个社区(村)382个核酸采集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志愿者的参与下,各个检测点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盐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向全区志愿者发出倡议,通过线上线下招募1.6万余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花在防控一线绽放。

  为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广大志愿者将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做基层一线的安全员,严防死守筑牢抗疫安全防线,为群众提供精准志愿服务,共同赢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孙 雄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