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距离开学才一周,杭州城西的一所小学新生家长群,就“吵翻”了。究其原因,原来是一位家长过于“耿直”,不太认可群里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在群里@了几位家长,一场关于教育的讨论就升级了。
因为两句话,家长群里“火药味”渐起
“吵架”的原因很简单——开学第二天,有位一年级女生在坐求知专线上学时,因为和同学聊天聊得很兴奋,负责送车的志愿者家长随即比较严肃地制止了孩子,最终让车内恢复了相对的平静。
将孩子们送进学校后,负责送车的这位志愿者家长,随即在家长群里@了那个女孩的父母——“你们家宝贝今天班车上聊嗨了,嗨得站起来了,非常奔放”“然后就被制止了”。
这个女孩的家长只能发了一个尬笑的表情并表示“回家好好批评”,以此来化解尴尬。可谁知,负责送车的那位家长直接回复说:“我们家都是吊起来打的”,并配了一个“OK”的表情包……
这两句话让女孩母亲憋不住了。
“我们家是个女孩,才开学一周,那位家长就说‘奔放’‘吊起来打’这样的话,而且还是在家长群里,这也过分了吧?”女孩母亲说,她们家孩子确实比较活泼外向,但也属于“讲了会听”的孩子,所以那位送车家长的话,在她看来有人身攻击之嫌。
事后,群里也有部分家长对那位送车家长的话表示疑惑甚至不满,私下里去宽慰了女孩妈妈,表示对方可能只是开玩笑的。
“对方是位全职爸爸,孩子也是女孩,”群里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可以将自家孩子教育得比较内向文静,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没有必要干涉别家孩子。“难道不应该换位思考下别人的感受?相信他在教育问题上一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但并不等于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要依照他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
这位家长说,就算是开玩笑,她也看不下去一个成年人如此去形容一个小女孩,并且总是对其他家庭的教育问题指手画脚。
接下来的日子里,涉及教育观念的话题,在群里不断出现,甚至有脾气稍微急一点的家长,直接找到了学校,希望老师能出面和那些愿意表达并影响别人教育理念的家长,沟通一下,“希望彼此尊重差异,以及正确认识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并唯一的。”
资深班主任说,家长群里批评别人要慎重
记者联系了一位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班主任,她告诉记者,每年的新生家长群里,几乎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
对于上述案例,这位老师表示无法具体评判,但她认为有一点是可以和家长们共勉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家长们既然组成了群,其实也是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学习,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互相取长补短。”
在这位老师看来,家长遇到此类问题,如果真有需要,完全可以直接加对方为微信好友,点对点去沟通,在群里直接@确实不妥,因为这不仅会给家长造成尴尬,也会让别的家庭对某一个特定的孩子造成不良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很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这个孩子的社交生活甚至学习成绩等,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这位老师说:“教室里的教育,老师会管好;家庭教育,家长间彼此可以借鉴交流,但不要在公共场合评价别人的孩子。微信群也是公共场合,特别是不太好的负面评价,更不应在这样的场合里公开化,至少要审慎为之。”
对此,上述那名女孩的妈妈就直接表示,这件事确实影响了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因为有家长向她抱怨,说这个女孩总是破坏课堂纪律,“我从别的家长那里听说后,赶紧去问老师,但老师说并没有,说我们家孩子在课堂上表现挺好的。我们也有怀疑,这是不是因为前期那位家长在群里那么一说,结果造成了班级一出问题,一些家长就自动将我们的孩子‘对号入座’了。如果真是那样,我们也会积极沟通,要求其道歉。”
评论+
教育孩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条新闻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跟帖评论,看来大家对这样的事情很有共鸣。
网友“想说就说几句”——
教育孩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旁人还是旁观算了。
网友“秋Q壹次心”——
家长群,沟通很重要!在聊天时,注意“用词准确”。
网友“光明”——
太耿直,肯定是不好的。
网友“桃李不言”——
老师的话说得很对,家长也在虚拟教室中学习。
网友“136****0292”——
别人家孩子的不足最好不要在公开场合“褒贬”,容易引起误解和矛盾。
网友“139****5808”——
边界感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