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文明山西网讯 近年来,石楼县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机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之路,着眼于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围绕群众需求,吹响文明新风号角,让文明实践直抵人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石楼落地生根 。
“我喜欢唱晋剧,以前没有人组织,也没有场地,现在空闲的时候,大家就聚在社区的文明实践站,将党的政策编成晋剧,给社区的人们唱,真的非常开心。”石楼县晋剧协会的辛瑞花脸上难掩心中愉悦。据了解,石楼县创新举措,将党的政策用生动的群众宣讲互动把新思想、新理论播撒到百姓心间,把党的“好声音”唱响基层每个角落,让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在晋剧宣讲的影响下,社区群众表示要当好基层接力棒,把晋剧宣讲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行动中,形成了“政策宣传有人讲、道德模范有人夸、贫困救助有人帮、群众娱乐有人演、传统节日有人庆”的生动局面。
“我要换点日用品了,你看我账户里还有多少分?”
“大姐你这有一千多分了,啥也能换。”
在罗村镇“道德银行”,沙窑村村民曹雅娟用道德积分兑换了香皂、牙刷和一提卫生纸。干净整洁的大厅里,货架上摆满了日常生活用品,标注的不是金额,而是道德积分。罗村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道,罗村镇“道德银行”是把村民在环卫整治、移风易俗、公益奉献等方面的优劣表现量化成积分,然后存入各个家庭的账户,积分兑换成道德币后可从道德超市换取等值物品或者社会化服务,打破了过去“做好人好事不留名”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观念,而是让好人“走到前台”,让好事“浮出水面”,鼓励百姓多做好事,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这是石楼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个缩影。
“前两天我家闺女结婚,既没有放鞭炮,也没有收彩礼。”义牒镇留村党支部书记郝挨平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先要从移风易俗做起,改变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陋习,边破边立。为此,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站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经过修改的村规民约分为文明风尚、生态宜居、平安治理、公德健康、消防安全、邻里关系、美丽家园、诚勉向上等篇章,更加贴近留村实际,更合人心。
服务群众,是文明实践中心的强大生命力。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石楼县突出利民惠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规划、基层所站组织实施、志愿服务队伍各展所长、志愿服务站点承接落地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印发为民服务“连心卡”,设立群众“心愿墙”,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实现群众“按需点单”与志愿者“服务上门”的有机统一,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让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更加精准,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
6月13日,石楼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部分志愿者来到县敬老院,开展“情暖端午”慰问活动,为该院46位老人送去棕子、西瓜等慰问品,并为每位老人理了发。爱心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志愿者成倍增长,解决了组织工作中秩序维护、人员登记、电话联系人手不足等难题,开展活动得心应手。发展和组织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了石楼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志愿者刘艳红乐此不疲,“参加志愿者活动,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心志,增进了交流、沟通、合作和组织能力。”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盛夏的清风,吹拂着石楼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使文明成为了石楼最鲜明的底色。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