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市民切身利益、城市形象树立,对于志在必得的太原市而言,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今年,太原市深入广泛开展“共创文明城市 共享文明成果”系列宣传活动,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累计参与单位1000余家,参与人数48万余人次,征集各类文明城市创建作品4900余部,经评选305部作品入围,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示。这是太原市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赋能文明城市创建的真实写照。
搭建网络矩阵 讲好太原故事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网络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健全传播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着力凝聚共识,培育新风,持续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
一是壮大阵地。以太原文明网为基础,“文明太原”公众号、“文明太原”抖音号为辅助,构建“一体两翼”网上宣传格局,打造贴近民生的网络文明阵地。全新改版升级太原文明网,设30个栏目,界面更简洁、布局更合理,“文明太原”官方微信粉丝量已达21万+,单日阅读量最高4万+;开通“文明太原”抖音号,累计点赞5万人次,视频播放总量达500万+。
二是丰富供给。推出一系列网络精品力作,将网络文明贯穿到群众认知深化、行为养成的全过程。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将理论“搬”到线上,推出300余篇“中共太原历史上的今天”,策划制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等专题,拍摄制作“百年党史话文明”系列微视频13集。
三是拓展平台。推动市、县(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实践点五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建设向网络扩展延伸,建立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地图”“新时代文明实践码”,推进中心、所、站、点“一图可视”,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一码可查”。目前,全市已全部投入使用。
打造典型品牌 激发奋进力量
把典型亮在网上。以好人宣传推广机制建设为重点,统筹线上线下机制,线上发起点赞评议活动,线下连续举办“太原好人”发布活动,上百万人次收听收看直播,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太原市共选树“太原好人”399人、推荐上榜“山西好人”54人、荣膺“中国好人”68人。
把机制引向长效。不断完善规范“太原好人”选树机制,出台《“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选树身边好人的工作办法、负面清单、管理责任等,明确评选标准条件和选树周期,推出系列制度,持续推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家园,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把宣讲创成品牌。持续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建起一支贴近群众的宣讲队伍——太原市“文明实践”宣讲团,通过集中式、小型化、分众式、一对一等方式宣讲群众关切问题,以“人物+故事+互动”“线上+线下”等形式,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完成基层宣讲100场。
创新活动牵引 书写时代画卷
用活新载体。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多项创意宣传活动,不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通过“文明太原”官方抖音号发起“节约粮食 光盘你我”话题挑战赛,倡导广大网民勤俭节约、爱惜粮食,话题视频播放量13亿次,点赞1500万+,分享3.2万+;发起“创文明城市 讲太原故事”话题挑战赛,线上线下联动,凝聚市民网友建设“锦绣太原城”的磅礴力量,话题视频播放量3亿+,点赞100万+,评论105万+,分享8.1万+。
紧跟新节点。根据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太原市迅速联合外卖平台开展宣传活动,5000余名外卖“骑手”变身文明宣传员,把“倡议书”送到广大市民手中;在清明前夕,开通“晋云思”网上祭扫平台,近3万人访问,上万余人创建网上追思馆,14万余人参加线下绿色植树活动。
创建新方式。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互联网平台着力夯实志愿服务基础,按照“点单、派单、接单”的工作思路,研发开通“太原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平台”,设置7个功能模块,联动全市14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共储备志愿者32025名,为440个社区匹配志愿者6883名,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助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朱 煜 张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