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章详情
洪洞县杨岳村:红薯成产业 全村共富裕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10-25      

  文明山西网讯 金秋十月,秋味浓郁。红薯的脆甜的味道成了秋天特有的馨香飘满临汾市洪洞县淹底乡杨岳村上空。田野里,薯农兴高采烈地收获着这个季节的喜悦。

图片6.png

  杨岳村红薯种植历史底蕴深厚,红薯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正在逐年扩大。今年以来,淹底乡抢抓机遇,以红薯为主导产业,成功申报了“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该项目总占地2300平方米,总投资470万元,建设1个100万斤储存量的红薯储存库,建有18个储藏间和2部升降机,可储藏周边村300余亩红薯,实现100万斤红薯错季销售,总产值将提高100万元左右,实现经济收入翻一番;建设1个粉条加工厂,内设淀粉生产车间、粉条生产车间,年产粉条系列产品50万斤,实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建设电商服务站,将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打通直销渠道,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同时,配套建设红薯文化广场、舞台,配套健身设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片7.png

  “近年来,我村立足特色红薯产业,主动打响‘特优牌’,念好产业经,在功能布局、品种选育、技术培训、链条延伸、市场拓展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与全省、全国市场实现接轨,全力打造红薯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让‘洪洞红薯、老家味道’家喻户晓,把红薯‘小产业’做成农民增收的‘大文章’。”杨岳村党支部书记董刘平说。

学技术 引品种 做推广

  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县红薯种植培训会,先后赴运城国家甘薯体系实验站学习机械起垄、覆膜、栽植等技术,赴福建省连城县农业产业园、高平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学习,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提升;积极与运城国家甘薯体系实验站合作。引进济25号济26号、运薯621号、运薯655号、运薯666号等红薯新品种10余个,红薯品种得到优化改良;举办了富硒红薯高产高效技术培训会,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生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图片8.png

扩规模 提质量 增效益

  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稳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目前规模达到1万余亩;邀请国家甘薯体系实验站武宗信站长,国家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等专家到杨岳村现场指导红薯育苗,田间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推进红薯标准化生产,实现红薯高产高质高效;充分利用本土企业优势,与柏之源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合作,通过硒强化技术。积极发展富硒红薯,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抢抓发展机遇,杨岳村成功申报了"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投资470万元,建设了100万斤储存量的红薯储存库和年产50万元的粉条加工厂,实现了红薯窖藏增值和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搞营销 抓招商 促签约

  杨岳村成功举办了五届洪洞红薯文化节,把活动拓展为产品展销会,招商推介会、订货签售会,并邀请该县特色农产品企业和电商协会参加,全方位展示了淹底富硒红薯、红薯粉条、红薯粉面,各种红薯小食品以及全县名优特产,网络团队代表、红薯经销商和省、市、县各大新闻媒体进行了全覆盖宣传推介,为洪洞县农产品搭建了产销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绘制了《淹底红薯全产业链条图谱》,精心包装了5个红薯种植及粗、精深加工项目,向与会客商进行了全方位推介,与美特好集团优鲜多哥供应链公司,神农五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山西贡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向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1345 ”发展战略

  杨岳村围绕“做强红薯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一个主题,紧扣“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三大抓手,实施“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扩大规模、拉长链条”四轮驱动,健全“良种繁育、梯度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支撑、组织保障”五个体系,提升红薯产业发展稳定性、带动性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推行订单生产。坚持“谁供苗(种)、谁负责,谁发展、谁收购”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或引进繁育和种植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机制,稳步壮大种植规模,促进薯农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推进品种改良。抓好优质高效品种的培育、引进及推广应用,推行集中供种,提高优良红薯品种种植比例,实现红薯高产高质高效。 三是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创新合作机制,探索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实施“提升品质、做强品牌、扩大规模、拉长链条,积极开展新品种新产品研发、高产高质高效,创建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种植贮藏商品保鲜、产品加工和商业机械化等建设,努力提升红薯产业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完善保鲜设施。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红薯保鲜贮藏窖,或招引贮藏企业,延长鲜薯供应时间,实现薯藏增值,研究建设智能化薯薯,提高红薯保鲜度和安全性。五是打造“淹底红薯”品牌。积极申报农产品区域品牌,注册“淹底红薯”商标,组织参加国内各类红薯产业活动,多渠道多模式宣传推介“淹底红薯”,扩大“淹底红薯”品牌影响。六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传统红薯加工,扶持红薯精深加工,招引加工型企业,健全以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工大户及种植户为基础的加工体系和小型流动式专业加工为补充的薯产品加工模式,鼓励加工大户进行鲜薯就地就近加工,提高红薯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支持加工主体配套完善治污设施、优化工艺设备、提升加工能力、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使深加工逐步成为淹底红薯消化增值的主要渠道。

  目前,该村的薯业种植、贮藏、加工已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规模,到2023年,淹底乡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辐射带动曲亭镇、甘亭镇周边区域达到5万亩连片种植的规模,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亿元,为杨岳村乃至全洪洞县的薯农拓宽了一条致富大道。

  (万惠民 候海平)

责任编辑: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