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文明山西网讯 11月8日,“晋祠学”学术交流会在山西太原开幕,本次会议由山西省政协、山西省文物局、太原市政协指导,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共同承办。
学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踊跃发言,围绕晋祠历史文化,深入阐释晋祠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及在中国历史中的突出地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晋祠学的研究和晋祠文化遗产保护指明了方向。专家们围绕晋祠历史文化各抒己见,从文化遗产综述到壁画、古树研究,再到剖析晋祠历史地位,多维度阐释其价值。
晋祠,创建于公元前11世纪,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晋祠保存文物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广、跨越时代最久远,以“三绝”——难老泉、宋塑侍女像、三千年周柏,“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代献殿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不仅是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实证孤例,也是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孤例,还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祠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书写了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
此次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助于初步构建 “晋祠学” 的基础体系,形成多分支学科的知识架构,还将进一步扩大晋祠文化的影响力,为晋祠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太原文化建设与发展。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晋祠学这一新的社会哲学学科,尊崇传统,尊重文化,以考古为基、学术为本,将全面系统研究古老晋祠蕴藏的古建、园林、雕塑、壁画、碑刻和中华传统祭祀、姓氏、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演进发展过程,深入挖掘阐释晋阳文化、三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讲好太原山西中国故事,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记者 梁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