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3月4日清晨,太行山麓的薄雾还未散尽,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的青石巷里已跃动着藏蓝色的身影。在倒春寒的冷冽中,一场延续了62年的温暖叙事,正被高都派出所民警们用温情的呵护续写。
“焦叔,降压药放床头第三个抽屉了。”高都镇敬老院内,民警邱志明坐在73岁的焦大爷旁边,耐心地为他调试着助听器。去年冬天,他修好了老人罢工的电暖气;开春时,又把敬老院院子里结的冰铲除。此刻,其余民警正穿梭在长廊里,有人弓着腰擦拭着栏杆上的灰尘,有人蹲在轮椅前教老人辨认新版防骗手册上的“特效药陷阱”。阳光斜斜切过民警肩头的警号,在方言讲解声中,那些金属数字泛着柔和的微光。
上午9时,北街小学一年级教室传来阵阵笑声。辅警李豪豪正通过情景剧与学生模拟“陌生人问路”场景,孩子们争相举手扮演“小警察”,防拐骗知识随着互动问答悄然入心。获赠印有派出所电话的文具后,学生扬起笑脸:“我知道警徽是保护我们的!”三年来,这类沉浸式安全教育课已开展47场。
针对特殊群体的牵挂,化作更绵长的守护。民警程志红定期探访8岁留守儿童,偷偷在他书包里塞进新文具;在大兴村残疾独居老人陈某家中,也时不时有民警温馨陪伴的身影,让寂静的屋子多了份安全感。派出所建立的37份特殊家庭帮扶档案,记录着每季度更新的成长轨迹与需求清单。
暮色渐沉时,统计数据显示:当日活动服务群众5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0余件,但比数字更动人的,是焦大爷被修好的助听器,是敬老院被擦拭一新的窗台,是留守儿童作业本里夹着的警民联系卡。远处丹河的水波载着细碎星光,与派出所值班室的灯火遥相辉映,照亮了太行山脚下这本新时代“雷锋日记”。
(赵宇昊)